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推荐文档)

2023-01-01 05: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推荐文档)》,欢迎阅读!
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文档,推荐

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就科学技术这种革命力量对社会制度产生的影响作过这样形象的描述: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而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则更大。我认为,探讨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科技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

一、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

纵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取得的。对此,可以用四个阶段来概括: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枷锁,在世界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原子和电子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目前还在蓬勃发展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呈现出向国际垄断过渡的趋势。这是否意味着资本主义在科技革命下凯歌行进呢?不。新科技革命制造新的赛局和新的规则,使资本主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知识要素驱动,并以因特网为运作工具的新经济,构成了新的赛局和新的规则,它们向资本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首先,信息技术、知识、因特网等不再具有纯粹私人产品的性质,也就是说,当代高新技术与资本的本性格格不入,因为资本的本性就是以赚取最大利润为惟一目的。因此,资本主义正面临一个两难选择:要么资本投资于不具有完全排他性高新技术,要么放弃这种投资而失去对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的控制。本的这种本性还决定资本对最具有价值创造力的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本的占有能力显著地下降。这是因为人力资本在三个重要方面与有形资本不同。第一,人力资本不能被占有。资本家不对不能占有的东西投资。第二,人力资本投资的时间眼光经常比资本主义制度所能允许的要长得多。第三,为创造人工智能产业所必须的知识投资必须在某种社会环境中进行,这种社会环境对于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资本主义体制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主义的体制核心,科技革命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只能以新的方式加剧这一矛盾。

当然,我们不能低估资本主义政府的干预能力。事实上,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府对基础设施、科研开发和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资本主义原本不愿意进行的投资,从而缓和了它内部的矛盾。资本主义政府对科技等方面的投资不仅直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尚


未充分发挥出来之前,人类社会是不可能彻底否定资本主义的,更何况,发达资本主义仍然掌握着人类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与主要的科学技术力量并将继续发展升级。

综上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但我们不能低估资本主义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及化解危机的能力,尽管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还需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二、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都与科技革命息息相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理论表现的科学社会主义,直接根源于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社会化,资本主义的矛盾更加尖锐,解决矛盾的惟一手段就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产业革命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同时产生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推动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走向科学

然而,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相反,却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历史经验证明,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优越性正在于它在确立之后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该尽一切办法发展生产力。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在消灭旧的生产关系和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本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立所有制类型,并通过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不断发展生产力,这是事关新生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和发展的根本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瞻远瞩,果断地提出要大力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科学的体制化进程。然而,50年代后期,由于我党在认识上的失误,使得发展科学技术的目的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科学技术成果不是首先作为促进生产力的手段,而被作为与资本主义进行政治较量的工具。于是便有了大跃和以超英赶美为目标的技术革命,其结果使科学技术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延误了生产力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何在相对落后的物质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历史难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通过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学分析当代科技革命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找到了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的根本途径。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要发展,经济是中心;经济要振兴,科技是关键;科技要进步,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希望。在当代科技革命条件下,社会主义面临着生产力迅速而巨大增长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当代科技革命所展现的崭新的历史可能性,像中国这样生产力相对落后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29004774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