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历程分析

2023-01-18 08: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个人成长历程分析》,欢迎阅读!
历程,成长,分析,个人

个人成长故事

社工1111 何萍萍 1120602114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村文化,爸爸是爷爷奶奶的第三个儿子(共四个儿子)在我出生前父母还没有和爷爷奶奶分家,但在那时候我爷爷奶奶比较钟爱小叔,而爸爸处在四个儿子中的尴尬位置使得爷爷奶奶对于父母的帮衬就更少了。爷爷奶奶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很强烈,两个大伯家都是生的女儿,这使得我的出生格外不受重视,小时候爷爷奶奶宠爱弟弟(小叔的儿子)的差别待遇也使得我从小就比较要强,特别是形成了“将来一定要比弟弟强”的想法。从小学时候起我成绩就一直很好,这与我母亲的严格督促是分不开的,从小养成的“一定要把作业完成之后才可以玩”的观念对我现在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深深影响,近乎成为了一种偏执。母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操持着家中大小事务,但是她对我的学习一直是非常重视的,这和我的父亲正好形成了一个强烈反差,父亲很少过问我的成绩。

小升初阶段,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质量大家都想去上更好的重点中学,但是前提是你要有好成绩和好的经济条件,那时候的我很自信,觉得“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直接进入家附近的一所中学就读。进入中学之后,青春期也随之到来,我在学校里找到了惺惺相惜的小伙伴,加之和父母意见想法不和,叛逆的我开始逐渐与父母保持距离,也许在那个阶段我内心所谓的“个别化”的力量比较强烈,而这种个体意识驱使自我保持独立,不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批评。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位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老师——我初三的班主任。初三的时候学习压力很大,而我那时候学习成绩不稳定,尤其是数学成绩经常考不好。我的数学老师经常会批评我成绩不稳定,光文科成绩好,所以我也特别不喜欢上数学课和数学老师。我的班主任总是会找我谈话,鼓励我,平时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在我考试不理想的时候也是鼓励多过责备,至少我觉得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老师。也许就是班主任和母亲的关心让我在最后中考的一个月顶住压力,考出了好的成绩,进入了重点高中。高中三年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每天都是在学习,因为功课实在是太繁重了,也正是因为把所以的重心都放在了学习上面,所以在人际交往上就有所忽视,所以现在和高中同学也很少有联系。不过这三年的学习和辛苦付出和收获也是成正比的,我顺利考入了大学。

从小到大,我们家的沟通和相处模式是很愉悦和轻松的,爸爸妈妈总是会互开对方的玩笑,这也使得我和父母相处过程中偶尔会“没大没小”。虽然偶尔会因为小事有所争吵,不过我知道那也仅仅只是拌嘴而已,充其量就是丰富生活的调味品。父母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陪伴在我身旁,小学初中每天上学父母接送,高中三年我苦了三年,可以说父母也陪着我度过了这辛苦的三年。我虽然已经离开父母上了三年大学,独立性在离开父母离开家的三年里有所提高,可是我骨子里情感上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还是很强,我都难以想象几年后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家庭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总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一副成熟的样子,可是在最亲近的父母面前却永远只是孩子。我的父母爱我,可是他们对我不是溺爱,我小时候羡慕过那些爸爸妈妈总是无条件满足要求的小伙伴,也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说:“要是妈妈也和XX妈妈那样就好了”;青春期叛逆被打的时候我也曾经面不改色的和父母对峙:“有本事你打死我”,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多么荒唐可笑,不过也要感谢父母的骂和打成就了今天这样的一个我——尽管不是很出众,可是我能自信的说我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身边的很多人总是懊悔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现在就可以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在我看来,“既来之,则安之”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你无法决定在哪里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是你可以决定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三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历,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一片美好的回忆。我作为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就没怎么让我吃过苦,上大学以前的学习也一直是走读,所以我没有体验过宿舍生活,大一刚来那会特别不


适应群体生活方式,舍友之间彼此不一样的作息生活搞得我很头疼:有同学睡得很晚,动静比较大,而我的睡眠比较浅,很容易就被吵醒了,一开始关系处理的比较小心谨慎,可是时间一长就难以忍受了,所以那段时间因为宿舍问题大家的关系也很尴尬。不过206的小伙伴们都在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我可以自豪的说我的大学四年的宿舍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无比珍贵的,在和舍友们的相处中我不断磨合自己的个性。作为独生子女我享受惯了家中的优越地位,过去生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一段时间的我就是那样的状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那个阶段的我自我分化程度特别低,个人情绪化严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观中,当遇到问题和压力的时候往往会很焦虑,在爆发前会把所有的负面情绪积聚在内心,遇到一个突发事件或者导火索的时候,负面情绪冲破理智,丧失客观思考的能力。我们以为社会离我们很遥远,殊不知校园也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在校园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只是进入社会前的一个跳板。比如说现在我竞选一个职位,我为这个职务前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就在我胜券在握时现实却给了我深深打击,一个平时不怎么积极且没有我优秀的人单单因为和领导关系好而获得职位。如果这件事情放在大一,那时候的我也许会找朋友倾诉内心的不快,放声大哭,控诉这个部门这个制度的黑暗和不公(曾经的我也确实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也为此消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三年的历练过后看待这样的情况就会是不一样的结果:首先我可能还是会因为这个结果而失落但只是短暂的,我会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我没有在人际交往上做到毫无漏洞,今后我是否应该在社会交往上多下功夫。许这样的变化就叫做“成长”吧!

爸爸妈妈给我取名为“萍”其实是取自“平”的谐音,作为普通人的他们希望我一生平安安逸,但是20多年的历程让我知道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像一条船遇到风浪,我可以选择逃避调转方向,但我就不能到达终点了;又或者我知难而上,也许有倾覆的危险,但是不放手一搏又怎会见到胜利的曙光呢?所以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我不能预测未来会如何,我所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走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69a2b57f1922791688e8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