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23-09-22 19: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数学教学,作用,游戏

游戏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古往今来的有关数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证明游戏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对此,马丁.加德纳曾经作了相当正确的评价“唤醒学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具体说来,游戏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游戏数学内容获得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为游戏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具体的经验去为今后所必须学习的内容作准备。例如折纸的游戏一张正方形的纸进行折叠后,留在正方形的纸张上的折痕揭示出大量几何性质:相似、轴对称、心对称、全等、相似形、比例、等等。折纸的过程也极具启发性:开始用一个正方形(二维物体)的纸张来折一个立体(三维物体).如果折出了新的东西,那么折纸的人就把这个立体摊开并研究留在正方形纸上的折痕。这个过程包含了维数的变动。一个二维物体到三维物体,又回到二维,这就跟投影几何的领域发生了关系。当然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是不会理解到这一层的,但这已经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

2.游戏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游戏能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到新的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但他们年纪比较小,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如:一年级的《分类》这一课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引导启发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 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下去。因此,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如:在《空间与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可开展“图形捉迷藏”的游戏,使学生动手摸图形,动脑想图形特征,动口说图形名称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较深刻地掌握图形各自的特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动手激发了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得学会了新知识,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3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而在一般情况下,低年级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

3.游戏可以培养正确的数学态度。

游戏还可以培养培养学生养成寻找和创造不同的思路、方法的良好学习习惯。许多研究人员都为游戏和多种不同思路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提供了大量的事例。例如,一个小女孩玩积


游戏时,可能会尝试着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来观察并尝试着把一块积木放在另一块的上面,摆多少块可以不倒下来。她边玩边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判断,充分发挥了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她还可以用从游戏中所获得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其他的问题,即使不是特意为之,会在不经意间运用到这些思路和方法。游戏时所用的不同思路往往就是在为某种任务或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因此,可以说游戏也是研究的最高形式。爱因斯坦在1954年说过的一句话就指出了这一点:“要获得最终的或逻辑的概念的愿望,也就是玩一场结果不明的游戏的感情基础……”这种组合型的游戏看来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4.游戏可以使学习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打电话”这一个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开展“打电话”的游戏。让学生在电话的对话之中交流学习的感受,并在打电话的情境中掌握和巩固着知识技能。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老师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打给小泽,请问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小泽也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说:19里面有一个十,9个一。”然后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做这个游戏这样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又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还可以在游戏中比比谁打电话打的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的游戏使学生从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知识,学得轻松又愉快。 .游戏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数学教学中游戏设计的原则

在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趣”中练习,“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所以在设计游戏,安排课堂教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思想性,激励性。游戏必须寓教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组学生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员,哪组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先到达顶峰的一组就可以夺得山顶的优胜旗。游戏中,参赛队员勇往直前,而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借此了解了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2)多样性,情趣性。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有思考启发性的“猜谜”“问号之旅”……;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将这些游戏一一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时,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3)直观性,形象性。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的“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朋友”“送信”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4)针对性,启发性。数学游戏的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运用的游戏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①“数学接力赛”可以突出分析问题的层次,培养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②“猜一猜”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优良的思维品质。如:“老师手里拿10根小棒,藏在身后,让学生猜猜左手拿几根‘右手拿几根?”用此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10的组成,显然要比让学生反复背诵好得多。③提供“小擂台”“点将台”游戏,可以极力学生互帮互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7de0d3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