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2022-04-04 22:00: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模拟试题》,欢迎阅读!
模拟试题,初三,化学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初三化学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4 N14 O16 Na23 Cl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的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加碱蒸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2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倍。NF3 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0 C+1 D+3 3、在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液氧 B.生铁 C.石油 D.干冰

4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长期使用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6H8N2。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

B 对苯二胺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氮分子构成 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g

5、将25克甲物质与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B==2C+D BA+2B===2C+D C2A+B==C+2D DA+2B==C+2D

6、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 溶液的PH值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 A.水 B.澄清石灰水 C.纯碱溶液 D.稀盐酸 7、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向淀粉中滴加碘水,淀粉变蓝 B.电解水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是1: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强光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8已知NH4NO3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20 B25 C85 D80

9近段时间,我国某些地区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而有些不法分子常售出不新鲜的猪肉来坑害消费者。猪肉的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猪肉的新鲜度的关系为:

名称 新鲜肉 次鲜肉 变质肉

PH







1

猪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变化为

A.逐渐变强 B.逐渐变弱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10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碳生活的做法是

A.用篮子代替塑料袋 B.经常开车上班 C.使用节能灯泡 D.节约每一滴水 11、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放置酒精灯 B.固定铁圈位置 C.点燃酒精灯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12、常见的可溶性酸碱盐在水中都可以电离。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2+SO42 BNaNO3=Na+NO3



CBa(OH)2=Ba2+2O22H+ DK2MnO4=2K+MnO4

13KC1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20℃时,100 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0 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14、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B.食用抛光后的霉变大米

C.食用加铁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 D.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15、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

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CTi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属于金属氧化物

二、选择题(16题—第2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

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答案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制得水 C.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7、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C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D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18、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CoCl2+2NaOH=Co(OH)2↓+2NaC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19、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 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

列选项中 y 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像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固体 溶液 y轴含义 选项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B 铁粉和铜粉

硫酸铜溶液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C 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稀盐酸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稀盐酸

二氧化碳的体积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以下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

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反应前质量(g) 14 36 20 11 反应后质量(g)

25

20

16

待测

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乙一定是氧化物

C.待测值是20 D.反应生成的甲、丁的质量之比是119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31分) 21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今年中国学生营养目的主题是全面、均衡、适。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___ A.橄榄油 B.蔬菜 C.米饭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_____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3)上海世博会使用的很多LED灯,为其提供电的装置接受阳光照射后,便可将_______化为电能。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2CaCO3+O2+2SO2=2CaSO4+2CO2,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226分)金属在生成生活中应用广泛。

1)最初输水管材用铸铁,目前多用塑料管和塑料金属复合管,输送热水一般用铜管。下列管材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铸铁管 B.铜管 C.塑料管

2)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将生锈的铁片放在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可能发生的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的回收和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2

①废钢铁可回收重新冶炼,炼铁炉中常发生氧化铁转化为Fe3O4和另一种常见气体,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肯定有银

B.肯定有铜

C.可能有铁

D.可能是铁和银

23(6)我省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

产业化发展已被列入我国20092011年石化产业调 整和振兴规划。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1)煤属于 (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

2)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3)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乙醇同属于醇类,推测乙二醇的一个化学性质:

4)合成气(CO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0H) c.尿素[CO(NH2)2]

5)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 2413分)下列用字母表示的8种物质由HCONaClCa中的几种元素组成,它们是

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溶液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XY反应生成ZW,其中YW常作灭火剂,XZ均含3种元素,W化学________X化学式为________

3)向Z的溶液中逐滴加入B的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MN M化学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物质中任选2种为一组,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瓶中,a处水面降低,b处水面升高。写出符合要求的4种物质: 友情提示:填写物质的化学式、名称或俗称



液体 固体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18分)

2513分)碳铵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就能分解,

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分解产物为NH3CO2H2O碳铵遇碱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

1碳铵属于化肥中的 肥,化学性质 (填稳定不稳定;保存时应注 (选填序号)

①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和曝晒;施用后要立即盖土或立即灌溉 ②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③不能与易燃物质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④不宜长期施用

某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碳铵的部分性质,请你一起参与 a

b C







2)选择装置 (填序号)进行碳铵固体受热分解的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用该装置,还可以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是 (答一个即可)

3利用装置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应选择

4取少量碳铵和熟石灰粉末放入装置②的大试管中,微热片刻立即移开酒精灯。将产生的氨气缓缓通入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中,酚酞试液变红。

①由此可知,氨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氨水)显 性(填pH 7(”)

②某同学认为可用装置③干燥氨气你认为他能否达到目的?简要分析原因。 ③由于氨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的呼吸道粘膜有较大的伤害,我们可以选用上述的装置中的⑦和⑧连接收集并吸收逸散出来的多余氨气,则应将 (选填“a”b”c相连接,烧杯中应盛放

265分)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Na2CO3Na2SO4Ba(OH)2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组成,现做如下实验:

I: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 (Ⅱ):向(I)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Ⅲ)I过滤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立即有较多的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硝酸,

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

白色粉末中①一定存在的是 ,②一定不存在的是

③可能存在的是

2ABCDE五种化合物中,A为白色因体,B为无色无味的气体,E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3

①若现象a“无明显变化”则只含有三种元素的A化学式可能为 ②若现象a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A化学式可能为 五、综合应用(本题共11分)

2711分)“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

读下列航天技术中的化学短文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200710241910分,“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右图

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图案。它以中国书法,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 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整体图形由一 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时代表“绕”、“落”、“回”三 步走战略,此作品中国的意味十足,简洁而明朗,体现了传统和现代 的完美结合。

材料二:人类要在月球活居住,首先离不开淡水和氧气,而月球上既没有水又没有空气。科学

发现月球的沙土中含有丰富的含氧钛铁矿,成分为TiO2Fe2O3的混合物,将这些矿石利CO来还原提炼单质钛和铁,若用氢气还原,可以得到淡水。将这些矿石通电,还可以从中分离出氧气。

请你从化学视角来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1)据了解,发射前8h开始加注火箭第三级使用的燃料液氢和液氧。其中液氧的主要作用是 ,写出液氢燃烧化学方程式 2)从铁生锈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 (填“易”或“不易”)生锈,原因是: 3)现利用CO来还原TiOFe2O3 TiO2的混合物

2Fe2O3的混合物提

炼单质钛和铁,装置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写出ACO还原TiO2化学方程式

②就实验操作顺序的问题两位同学出现了分歧。

小亮认为先点燃CA中的酒精灯,然后再通过CO,小月提出反对,她的理由是:

4)小勇同学进一步探究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取10g钛铁矿样品进行实验,待完全反应

后,用磁铁吸引铁粉,并称得铁粉的质量为5.6g,试求算钛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83e9e747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