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马说》和龚自珍《己亥杂诗》古诗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2023-04-09 18:04: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韩愈《马说》和龚自珍《己亥杂诗》古诗文比较阅读及译文》,欢迎阅读!
龚自珍,韩愈,己亥,古诗文,译文

韩愈《马说》和龚自珍《己亥杂诗》古诗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代的文学_________(人名)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 之不能尽其材 C.策之不以其道 不得志,独行其道 D.执策而临 把酒临

3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食马者怎样的神情和心理?

4.本文运用什么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5.本文和链接材料都围绕人才问题发表了看法,请说说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链接材料】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答案】

1.唐 韩愈 2D


3.作者通过对食马者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了食马者洋洋自得的神情和以知马者自居的心理。

4.托物寓意。希望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5两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同。《马说》一文通过伯乐来发现人才;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地选拔人才。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文章。这篇寓言性的短论通过对世上有无千里马这一问题的反复论证,归结到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缺少知马的伯乐,从而对封建统治者不知人、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抒发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

2A.名贵的/出名,有名; B.吃/,喂; C.指正确的方法/道路; D.都译为面对 故选D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意思是: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可知,根据执策一词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根据天下无马!此句运用了语言描写;此句体现了食马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认为自己是管马者也是知马者,洋洋得意的评价 着天下的马,尽显食马者的无知丑态,言语间尽是作者对像是食马者一样的统治者的嘲讽。

4.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主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性作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是如此密切,而伯乐却不常有,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写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写出了食马者的无知;全文用了托物寓意的方式,本文把伯乐比喻为赏识人才的人,把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希望封建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的政治愿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94678d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