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闻阙疑

2022-09-05 17:0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闻阙疑》,欢迎阅读!
多闻

读〈〈论语〉〉有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治长〉〉而我认

为应该三思而后言行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经 乾卦 九三〉〉成语:朝乾夕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我开始知道三省吾身的时候以为是每天要反省自己三次,问自己:学习没有?进步没有?与人交往言行得当吗?

几千年前的圣人把谨慎讲得如此重要,听着他生动深刻的话,仿佛可以看见一个谦谦君子捋着长须向我款款而谈做人的道理。他的目光,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他的嘴唇的一张一翕都淡定而从容,看不出有任何犀利的刀锋,我知道这是一个人修炼到了最高的境界,此时无招胜有招。子曰:吾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想他此时的目光应该就象孩童一样,甚至连他的智慧也看不到。

我也想修炼,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高人,慎言敏行,海纳百川,谦恭有礼。但离开书的时候,感觉理论和现实相差太大了。

谨慎,在现在的社会变成了小心翼翼,社会上无处不存在行骗,生意场上尔虞我诈,路上行走的人被摩托车抢,鸭蛋是苏丹红红心蛋,猪肉是吃垃圾长大的猪身上的……所以处处得留心,小心谨慎。孔老夫子在讲慎言慎行的时候怎会想到现在的人们是在怎样的实践着他的教诲?现在的社会是个无信的社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社会无信又将怎样呢?人人自危,无处不在的是教人如何防骗。很小的孩子就用怀疑的眼光看这个世界。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讲得很多,君子现在难寻了,多半是小人了,而且还不是孔子意义中的小人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见利忘义的人比比皆是。

而立之年的我处在现今的社会读〈论语〉的心情真的是复杂之至,很久以来我就把这种复杂的心情丢在一边,不去理会,浅尝辄止。

浮躁的社会,浮躁的人,浮躁的我。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我15岁时,1991年,看着父辈的人(不包括我的父亲)从农民成为了生意人,成为了有钱的人,我想我那时开始有志于做生意,赚钱。我浮躁的心态大概从那时开始的。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这是他对自身身心的修养过程,但是他是老师,有学生听自己的理论就有收入,有条件不去争名夺利,安心于传道授业,安心于自己的心情总结。如果他处在我生活的年代,也能如此从容不迫吗?这算我的借口。

老师说写作文重要的是审题,如今题目是谈感受,但〈〈论语〉〉博大,一条语录就够回味半天,想结合〈〈论语〉〉整理自己的心情恐怕内容太多。感受容易,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断章取义,语无伦次,信马有僵,信口开河,无所不可。

和现实距离如此之大的〈论语〉我为何要看呢?首先,多知道几条语录可以装一下风雅,另外修炼两个自己:第一个是适应社会需要,为求安身立命去做个社会人;第二个就是自己想做的自己的需要,可以按照孔子的教诲。


所以我比孔子活得累,要做两个自己。

另外我还觉得《论语》可以治伤,心灵上受的伤。通过〈〈论语〉〉可以学到Q的一点精神。

自己穷困潦倒,感觉前途渺茫时,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自己被亲近的人欺骗利用后,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来是这样,古时的封建王朝是这样从思想上来奴役人民的。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原来是让人民安贫乐道,信守礼仪,达到和谐社会。

治国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要求人民以〈〈论语〉〉修身。看来我也是在受着〈〈论语〉〉的侵蚀!十年前的我就已经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思想和现实社会的矛盾,很久以来我试图把这些忘掉,但又感觉到我接受的熏陶是在骨子里的,想去掉谈何容易?想去学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谈何容易?

所以我只好做两个我,首先要去适应现时的社会,另外骨子里还想有中国古人的俊雅逸风。

我想孔子了解我,也会透过几千年的时空,用赞许的目光看着我,捋着长须,颌首微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fd80120b4e767f5acfce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