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形象分析

2023-02-06 14:0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贾宝玉的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贾宝玉,形象,分析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心人物,贯穿全书的始终。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 把八股文指斥饵名钓禄之阶,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不愿与士大夫交接。其基调核心:“情痴,情呆,行怪,言狂,冥顽”

贾宝玉是一个封建贵族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是封建社会崩溃前夜的新人形象。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处处流露出对传统的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颠覆。虽然,受其时代的局限,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性别角色是怎么回事。但在他的身上,却凝聚了男性解放思想所信奉的诸多理念。这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形象,同时又是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叛逆者。 首先,贾宝玉否定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他否定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一思想。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因此,他不仅爱黛玉,也爱他身边的那些女仆人。故鲁迅先生有说:“宝玉是‘爱博而心劳’

其次,他不定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厌恶贵族家族豪华腐朽的富贵生活,但又离不开它。体现他的矛盾性。

再次,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最后,宝玉更是不定读书做官的人生道路。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希望他能在朝廷当官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这种不思进取,是与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对男人的要求背道而驰,是格格不入的。在贾宝玉那里,与功名相对的,是风月诗酒,他沉浸其中而自得其乐。

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他的思想仍存在一些狭隘的地方。他不时流露出虚无主义和宿命观的思想,仍然带有浓厚纨绔子弟的生活习气,在他思想上有深刻的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他在反抗时,并没有直接进行反抗斗争,从而使自己陷入到更加苦闷的境地,这体现了他的软弱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21a2a6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