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论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态度

2023-04-18 16:2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论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态度》,欢迎阅读!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态度,当前,民族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论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态度

摘要:第二代民族政策,基于当前发生的一系列民族问题,认为以前的民族政策应该改变,倡导推行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的政策。本文先分析几位民族理论界大家提出的观点,进而对中国和美国民族做比较,驳斥第二代民族政策的不合理之处,提出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态度问题。 关键词:第二代民族政策;大熔炉;文化多元

第二代民族政策,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与胡联合,以及北京大社会学系教授马戎提出来的民族政策思路,倡导推行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的政策。第二代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是效仿美国的民族大熔炉模式,不容许任何一个族群生活在一块属于自己的历史疆域内。[1] 一、当前学术界批驳第二代民族政策观点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海洋认为第二代民族政策不肯正视民族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意识,把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国民当成敌对势力,是撕毁和废除国家宪法条文。

李维汉的前秘书、中央统战部原研究室主任黄铸撰文指出第二代民族政策急于实现民族融合和由此提出的一套政策是不可取。因为按照马列主义,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最后是民族消亡。据《中国民族统计年鉴》载,从

1952年到2005年,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合计财政收支差额达2000多亿元,都要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给补。作者还回顾了大跃进文革时期所实行的一系列和第二代民族政策相类似的政策,失败的结果证明此举的错误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的文章《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不容改变(上、下)》指出第二代民族政策违反宪法规定的各民族真正的平等。作者认为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就是各民族真正的平等“‘去政治主张是一个违背事实的伪命题;民族地区的各民族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问题、出谋划策。

二、中国民族理论政策历史渊源和特点,以及与美国民族特点比较 1.中国民族理论政策历史渊源和特点。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的执政者对不同民族的主要政策是承认国五方之民各有性也,需要能其志达其欲,所以主张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新中国强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这个道理。贾东海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中也指出:因俗而治的理论是中国历朝制定民族政策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历来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自古至今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不是人为创造的,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均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特征。因俗而治的理论是贯穿于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的原则。在商周时久提出这样的观念,可见其产生的时间久远。从俗从易这一观念的要求是在不急于改变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着手制定适合各民族特点的政策并加以实施。这种观点和这一原则的形成,对以后历代王朝在对各民族政治统治中,实行因俗而治政策的影响非常深远。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美利坚民族。这是我们对美国人的称呼,也反映了美国的民族构成。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是一个历史只有200年的国家。国内民族


构成主要是移民,有欧洲移民,亚洲移民,非洲移民,澳洲移民等等。美国的民族政策演变历史可以从戈登对美国民族关系三阶段划分体现。

美国社会学家戈登(Milton M. Golton)在1964年出版的《美国人生活中的同化》(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美国种族、民族关系发展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自英国向北美移民开始,直至20世纪出,戈登总结为盎格鲁撒克逊化的过程;第二阶段自20世纪初开始,直至20世纪5060年代,戈登总结为大熔炉(Melting)模式;第三阶段自20世纪5060年代至今,戈登总结为文化多元模式。

2.中国民族和美国民族之比较。

历史渊源不同;中国各民族是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是土生土长的民族,只不过是新中国建国以后才识别出来的,但并不意味着建国前他们就不存在。而美国本土本来是印第安人为土著居民,欧洲移民到来之后,屠戮和驱赶本地土著居民,其现在民族主体为外来民族,民族成分相当复杂。

文化习俗各异;中国各民族虽然各不相同,风俗迥异,但2000多年居住在中华大地上,而且受中原王朝的统治,其文化固然不同,但有大一统思想,普世价值的因素。而美国各民族是移民后才生活到一起,是后发的民族聚居行为。文化上差异更大,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不同。

政策上前后不同;中国历朝历代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就是因俗而治,羁縻共治,因为为同一种族,所以生理上的歧视并不存在;而美国社会中有黑人的存在,导致其很长一段时间执行种族歧视政策,民族关系隔阂较深。 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态度

胡鞍钢、胡联合的第二代民族政策一文的中心意思是:我国民族政策从第一代向第二代的转型,即实现从识别国内56个民族,保持56个民族团结发展的第一代民族政策,到推动国内各民族交融一体、促进中华民族繁荣一体发展和伟大复兴的第二代民族政策的转变,建构起凝聚力越来越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你我、永不分离的中华民族的繁荣共同体。作者主张不断淡化公民的族群意识、不断淡化56个民族的观念,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不断增强公民的中华民族认同,切实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

作者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主要是借鉴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大熔炉模式理论。但作者并没有看到中国和美国等国家民族的区别,不适合中国特有的国情,历史、社会文化,拿来主义并不能起到理想的作用,而且作者只是看到美国实行大熔炉模式,但实际上美国现在的民族关系更多的是文化多元,即在继续保持和巩固美利坚民族和美国人的统一性的同时,又承认和容忍民族的文化多元,允许不同民族保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系统。

中国当前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各民族文化、生活、宗教信仰不尽相同,但都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希望中华民族强大,是和而不同我们所持的态度就应该是求同存异。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对不同的民族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优惠政策。这是因为马列主义早就指出民族消亡在阶级和国家消亡之后,是因为中国各民族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因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不足以使民族自行消亡。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态度非常适合中国当前民族政策以及民族问题的分析解决。无视民族特征,特点,人为促进民族融合势必会受到各民族的反对,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害无益。我们应当继续坚定不移的执行和实施中国共产党所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各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276b265c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