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第三题常考的词

2023-01-02 10: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第三题常考的词》,欢迎阅读!
古诗词,常考的



古诗词第三题常考的词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唐诗中借武皇代指玄宗。唐诗中多见“以汉代唐”

2.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

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这种情感多见爱国主义诗人笔下。如:黄遵宪《夜起》“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我”独立于斗室,联想(想象)到此时民众都在酣睡,以此隐喻国民的愚昧麻木,表达了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4.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前者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的荠麦。而昔日繁盛一去不复返。

后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






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37b302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