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野望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1)

2022-04-29 11:17: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 野望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1)》,欢迎阅读!
上册,教学设计,人教,初二,名师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敎师姓名 學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刘红琼 语文

单位名称 年级/

奎屯市第二中學 八年级上册

填写时间 敎材版本

2020827

人敎版

《野望》第三单元第12

感受诗人的品格情操,感受诗歌表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1、了解作者王绩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學知识; 2、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5、培养學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赏析诗歌,领悟诗中情趣,培养學生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难点分析

从學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感受诗人的品格情操,感受诗歌表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难点敎學方法

敎學环节 敎學过程

导入

导入:

同學们,夏日酷暑已经渐渐离去,凉爽的秋天正慢慢向我们走来,大家有没有好好欣赏今年的秋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學习一首有关秋天的唐诗《野望》,再来感受一下这秋色的美!





二、朗诵诗歌: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吧:《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解读字词:这里有几个词需要注意: 东皋:作者归隐之地。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知识讲解

依:归依

(难点突破)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最后饿死。“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首联:傍晚时分诗人站在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颔联: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颈联: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尾联: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从这首诗歌的内容上看,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诗歌整体感情基调是: 通过对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当时孤寂、苦闷的心情。 五、走近作者:

那么,王绩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诗呢,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近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王勃的叔爷爷。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敎,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而这首诗歌就是他托病辞官归田后所作,借此排遣自己的孤寂心情。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为开创唐诗盛世做出重要贡献。 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六、细读课文,赏析诗句: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既有所望必有所见,作者都看到了什么内容呢?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树树”是每一棵树,说明是深秋。“山山”是每一座山,是起伏的连山,层峦叠嶂。这两个叠词用得非常好,写出了秋色的苍茫和广阔。

课堂练习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难点巩固)

这两句中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的很好,对牧人与猎马进行了特写,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几个词初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可以试着换个词,却是不能够的,看似很俗,细想起来那画面却是如现眼前,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如果作者能与他们谈笑风生,共享成果那该是多么惬意啊。但他认识这些村人吗?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抒发了怎样的情怀?作者采用什手法来传达这种情怀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这里作者巧用典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而且还要跨越两千多年去寻找知己,这是怎样的一种旷古的落寞,旷世的情怀啊!

小结:

这首诗歌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语言质朴自然,一改南朝以来诗风的奢华艳丽之风,给人以朴素清新之美,很是难得。





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428edc53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