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对日常生活的启发

2022-07-22 06:0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刚经》对日常生活的启发》,欢迎阅读!
金刚经,启发,日常,生活

《金刚经》对日常生活的启发(2)

《金刚经》对日常生活的启发

说到修佛学佛修行,很多人认为,找个清静的地方,远离这个世间红尘才可修,或者搞个闭关、出家才能修,却不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将修行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法法是心,尘尘是道。随缘修行,随机参禅证悟,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行住坐卧乃至吃饭穿衣、种地砍柴、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如果离开现实生活而寻道觅法,反而会离道更远。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白话译文: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幻的,应当如是生无上正等正觉的清净心,不应当住在物质现象上,而想要生无上正等正觉心,一旦住在物质现象上,那是凡夫的虚妄心,不应当住在声音、香气、滋味、细滑、记忆等现象上而生起凡夫的虚妄心,应当无所住。无所住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想,如果什么事都不做如同无色界天人而已,如果什么事都不想,如同无想天人而已,如果心念寂然不动,不像木石那样无知,也只是如同非想非非想天人而已,都还是住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虚妄境界上。应无所住,并不妨碍起心动念,不妨碍行住坐卧。比如镜子,笑脸来照显笑脸,恶脸来照显恶脸,镜子不留笑脸也不排拒恶脸。无物所照时,自然不留一物,杂乱现象对镜时,也自然不排拒杂乱相,镜子如如不动,不因为杂乱现象而使镜子失去本来的清净。更重要的是,镜子从来没有不照物,无物所照时就是照到空境,那也正是妄想境。因此,当知无上正等正觉心不住虚幻境,住相是虚妄相,不住相时,虚幻相本来没有生灭,和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心没有两样。

启示: 《金刚经》的“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其保持澄明心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是,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面对汹涌澎湃的物欲大潮,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金刚般若大智慧斩断物欲,才能将生命提升到天心月圆的光明澄澈之境。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的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有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事无问,心定菜根香。假使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远胜山珍海味高床大屋。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白话译文: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继不断使我们错谬地以为己心。)

启示: 众生的心念,如瀑流一般,无有始终,无有停顿,无有断绝,绵绵延延,从生至死,从死至生,哪一段是过去?哪一段是现在?哪一段又是未来呢?佛说过,一念之中有九十起生灭,以电光石火之快,尚不能比,我们能留得住哪一个念头不让它溜走呢?我们就让心随波逐浪,执着于外境。

执着于外境使我们迷失了自已。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么?关心的都是生命以外的东西,那就是怎么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他们很少能够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著


欲望而奔忙。

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依然感到空虚、失落、无聊、孤独。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执著使我们产生内心的不安。经常听到许多人说:活得很累。又说这种累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精神的负担。

“一时”是刹那,刹那即永恒。你若问我,有永远吗?有,就在你问我的一刻。过去的就是永远,此刻也是永远,未来的也是永远。时间向前走,但时间永不重复。佛说,一时,一时无古今,一时无未来。快乐时,一万年也不过弹指刹那;痛苦时,一刹那也如沧海桑田。婆娑世界,一花一芳香,一沙一世界。在自己的时间中,自得其乐,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凡人,只要寻找到你的本心,烦恼即刻消散。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白话译文:不能以“色”见我,也不能以“音声”求我,那是“行邪道”,并不能真正认识我。 启示 :电影《大腕》中的一个情节:葛优与关芝琳讨论境界的问题。葛优捡起几颗小石子,把其中一颗抛上一个台阶,然后对关芝琳说:“你的境界能看这么远。”他又将一颗石子抛上若干台阶后说:“我的境界能看那么远。”最后,葛优把一颗石子抛得没了影后说:“佛的境界能看无限远!”

人生痛苦、无常,解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很多事情,很多道理要占到高一些的地方才能看得清,想得明。摆脱小我,成就大我,最终无我,就像一步一步地上台阶一样,既有举步的艰难,又有临高的喜悦。

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白话译文:知道一切法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话,就能得以安忍于无上正等正觉心。

启示 :学佛没有忍耐,决定不能成就。人为的加害、嫉妒、毁谤、侮辱、陷害,都要忍受,要若无其事、心平气和。怎么忍法?不放在心上,是真的忍,放在心上,会忍的很苦。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学佛是如此,天下事莫不如此,“一切法得成于忍”,是说出世和世间一切法。生活的困境要能忍受,如果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心定不下来,事业就很难成就。

你有多大的心量,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才修多大的福。首先从容忍做起,要能包容,尤其包容常找我麻烦、嫉妒伤害的人,首先把妖魔鬼怪包容,这才叫真功夫。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白话译文:有为法都如同梦幻泡影,本来不可取不可说,又如同水露,如同闪电,虽然呈现过,瞬间消失,不可取不可说,应作如是观。

启示 :这段偈语是整个《金刚经》的总结。一切都在变化,因此一切都不真实,这就是“应化非真”。一切红尘万象,如梦幻,如泡影,如露水,如闪电,都是转瞬即逝,一切都是变化不居的,是不真实的。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一辈子执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个缘。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幻影。梦醒时分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

你懂得了这一点,你就看开了,你也就觉悟了,你就不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等所迷惑纠缠,但是获得觉悟后还不能离开现实的一切琐事细故,悟后起修,一切烦恼皆是菩提,一切世间法皆是佛法,平常心是道,吃饭穿衣就是修行。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觉悟了道理后要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5d73ee9d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