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

2022-04-17 20:14: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导学案》,欢迎阅读!
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教材简析:

这首古诗是送别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并使得这次送别成为千古佳话。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咀嚼和体味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与意象,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歌内容,想画入情是重点。 2、如何让学生“想画入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

1、教师:找寻古代关于送别诗的相关内容、关于送别的词语、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古诗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流程: 一、预学

1、课前诵读:全班齐诵送别类的古诗: 蜡烛有泪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别离》陆龟蒙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2情境导入:同学们, 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特别是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种种原因,人们是喜欢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难预料。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我们读过“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读过“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天下谁人不识君。读过“洛阳亲友如相问,”——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还读过“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3、前置性学习:

①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感情,自主识记生字。

②初步感知诗意。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③想象诗的画面,或者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画下来自己配上文字。 ④搜集本首古诗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 二、互学

(一)小组交流


1、对学完成前置性学习14的内容,相互交流,相互完善补充;

2、群学完成前置性学习23的内容,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二)展示点拨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伤心、难过、惆怅、依依不舍、痛苦、忧愁)

小组上台重点展示:理解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想象诗的画面,或者把自己想象的画面画下来自己配上文字。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汇报并相机出示第一、二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老师点拨:大诗人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读王维的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说。

(清新 生机勃勃 清爽 明丽 欣欣向荣) 师:这就是景语。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1、创设情境导读。

让我们走入景中,去感受渭城的美。

师:我们看到了春回大地,柳枝吐绿的盎然生机——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看到了春雨润轻尘的清新,闻到了雨后空气的芳香——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看到了春雨绵绵,道路湿润洁净,客舍青青,柳条嫩绿的清爽——生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渭城的景色美吗?这么美的景色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哪,可王维无心流连这良辰美景,因为他心中装着一个“别”字。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王维的离别情怀吗? 3、学生齐读一二句。老师过渡: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诗中有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了王维浓烈的离别情了吗? 预设: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你感受到了什么呢?从哪儿感受到的?王维为什么会这么依依不舍呢?因为这次离别可不是一般意义的离别。老师引导了解安西的荒凉。出示唐朝疆域图。体会路途艰险。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 出示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见,玉门关外是何等的荒凉啊!而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王维的依依不舍。 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张骞出使西域用了十三年,苏武用了十九年时间才回到祖国。更何况,王维此时已到了晚年,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和元二能否再相见很难预料啊。 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5、背景音乐中学生写作。然后交流、评议,指导朗读。

预设:师:这酒中饱含着你对好友的深深的祝福,来,端起酒杯对元二说,生读:劝君更尽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酒中融入了你对好友的关心、牵挂。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酒中溢满了你的难分难舍之情。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师: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6、指名朗读。

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痛苦、悲伤、难分难舍、祝福、牵挂、关心、友谊、难以下咽) 7、教师创设情境导读。

师:朋友,还记得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的快乐时光吗?可现在,我们就要分别了。怎不让人伤感呢?来,再饮一杯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等着你去经历,你要保重啊。来,我们再饮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我真舍不得你啊,出了阳关,谁陪你喝酒,谁陪你聊天?来,再饮一杯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5年后就病逝了,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你理解了王维的依依不舍了吗? 三、品学(欣赏《阳关三叠》

师:千杯送别的酒,万句祝福的话。此时此刻已难以表达朋友间依依不舍之情。听,是谁唱起了这忧伤低沉的曲子。 1 播放《阳关三叠》曲。

师:这是后人根据这首诗谱成的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 2、在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再次诵读全诗。

听,这熟悉的曲子再次响起,让我们再次诵读,读出你的感受。

3、送别诗的千古名句还有许许多多,你积累了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王勃和高适这两位诗人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四、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完成。 1、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写一写:将本诗改编成一篇文章。

3、唱一唱:唱《送别》歌曲,感受依依惜别的深情。

4、画一画:将本诗中的场景画下来,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62e05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