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自测

2022-07-25 01:0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中石兽》自测》,欢迎阅读!
中石,自测



《河中石兽》测试题(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河中石兽》作者 ,字 ,也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 2.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

2.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以 形式写成的 小说,全书以记述

为主。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6分)

州( 于河( 数小舟( 铁钯 )( 之去( 于沙上( 沙( 穴( 三、解释词语。(21分)

1. 河干 2. 3. 4. 5. 6. 棹数小舟 7. 曳铁钯 8. 设帐 9. 尔辈不能究物理 10. 是非木杮 11. 12. 13. 众服为确论 14. 河中失石 15. 反激之力 16. 17. 坎穴 18. 不已 19. 20. 溯流 21. 据理臆断 断(

金重修( 木杮

不亦颠

乎( 反溯流( )( 倒掷





















- 1 -

3.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4.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



5.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6.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



五、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0分)

1. (划两处)

2. (划两处)

3. (划三处)

4. 已,遂 (划三处)

六、问答题。(11分)

1.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其各自的根据是什么?(4分)







2.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3. 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启发意义?(2分)


4. 这篇课文在内容上层层铺垫,请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3分)

七、拓展阅读。(20分)

2016·青海省西宁卷】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9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山门圮于河 2)湮于沙上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2分)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沿河求之

,不亦颠乎?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2分)

4.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2分)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5题。(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 2)竟

不可得 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72105c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