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022-11-27 23:1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欢迎阅读!
受降,城外,乐峰前,沙似雪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出处】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意思】月夜的回乐峰前,莽莽黄沙如 雪,受降城外皎皎寒月似霜。诗人借助两个比喻,写出在月光映照下, 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冷月犹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两句诗写出了 边塞夜晚的旷远、凄寒。

注: 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受降城,唐代在西北筑有东、 西、中三座受降城,此处似指西受降城。

【全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1]这是李益的名诗。受降城,当是西受降城,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李益(公元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进士,曾在幽州节度使幕府任职,居边塞十多年。后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终礼部尚书。他的边塞诗负有盛名,尤以七绝见长,多为时人谱入乐府歌唱。《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

[2]“回乐烽”二句:回乐烽,指回乐县城附近的烽火台。回乐县,在今宁夏灵武西南。烽,一本作“峰”,误。二句写登受降城所见景色,黄沙似雪,皓月如霜,构成边塞荒寒苦寂意象。


[3]“不知”二句:芦管,芦笛。西域管乐器。管,一本即作“笛”夜风送来凄凉的芦笛声,不知什么人在何处吹的,触动了所有征人的心绪,彻夜都远望家乡。

本诗写边塞将士的思乡情,未直写思乡,而绵绵乡情尽在诗中。前二句通过景色描写作铺垫,三句以西域特有的幽怨激越的芦笛声为线索,前三句将势蓄足,而末句仍不直写思乡,而拟写征人尽望乡的情节,语尽而意未尽。在全诗中色、声、情融为一体,互相激荡推进,构成一个艺术整体,意境深沉,含蕴不尽。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回乐烽’一章,不亚于王昌龄、李白。”胡应麟《诗薮》则说:“中唐绝,‘回乐烽前’为冠。”这首诗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凄婉低沉风格,可以代表中唐边塞诗的特点。历代不少评论家推许这首七绝是中唐绝句中最好的一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78ffa5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