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杜牧《润州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2-11-18 22:19: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杜牧《润州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润州,杜牧,二首,赏析,鉴赏

【诗歌鉴赏】杜牧《润州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牧《润州二首》原文 其一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其二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杜牧《润州二首》注释 、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

2、句吴:即吴国。向吴亭:在丹阳县南面。 3、放歌:放声歌唱。 4、马:一作“鸟”。

5、旷达: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 6、可怜:可爱,可羡慕。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7、桓伊:东晋将领、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 8、一笛:指一支笛的声音。出塞:曲名,曲调哀愁。 9、谢?:南朝齐文学家。

0、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水犀军:披水犀甲的水军。


、铁瓮: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 2、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3、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 4、钓歌:渔歌。渔人所唱的歌。

5、扬州:今属江苏。尘土:指尘世;尘事。 6、千金:极言钱财多。 杜牧《润州二首》翻译 其一

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 其二

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 杜牧《润州二首》赏析

《润州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这两首诗是杜牧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今江苏镇江)时所写的。此诗通过怀想古人,抒发自己怀才不遇、闲游放浪之情。全诗诗意跳跃穿梭,富于变幻,蕴含着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一首诗首句起势弘远。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给人一种极恍惚无际的感觉。诗人的万端思绪,便由登览而触引,大有纷至沓来之势。诗从眼前的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思忆起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正逢惹愁的爽秋季节,神往之中隐含着往事不再的悲凉。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颔联没有续写昔年游览的光景,而是以不尽尽之,把思路从昔年拉回到眼前,承首句写诗人下亭游览时所见的景物。润州系东晋、南朝时的重镇,也是当时士人们嬉游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对仗工整。从写法上看,本来是寺里长满青苔,桥下荡漾绿水,诗人却故意颠倒语序,把鲜明的色彩放在句头,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迁,这就为下一联抒发思古之情创造了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caf2b7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