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中的民生诗

2022-05-08 00:1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歌中的民生诗》,欢迎阅读!
民生,诗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歌中的民生诗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17

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关注民生就是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古代不乏关注民生的诗人,从他们的诗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意思是:豪门贵族家中的酒肉多得吃不完,发臭了,而路上却倒着冻饿致死的尸骨。一边是花天酒地,穷奢极侈,酒肉多得发臭;一边是饥寒交迫,倒毙路旁,惨不忍睹。两者对比惊心动魄。这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语言极为平实,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现象揭露得极为深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行为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意思是: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衣正单,却还要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种矛盾的心理描写,充分体现出了老人的生活窘境。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心理描写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二)》] 前两句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用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描述了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的情景。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丰收景象。可是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却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人由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全诗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字句对比,百姓苦三字句反复。词人用抒情性的议论,一针见血地总结出一个历史性的真理:一人登基万民受苦;一人败北,还是万民受苦。这铮铮有力的字句,表现出词人对历史的深刻认识。这个议论没有实指何朝何代,很抽象,也很含混,也因此更具备了普遍性。这是对历代昏庸暴虐的统治者的愤怒控诉,是对当权者倒行逆施的严厉谴责,是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饱含着强烈爱憎感情的议论,令人回味,发人深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dc33b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e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