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拙见——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

2022-04-01 06:5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拙见——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欢迎阅读!
日语,拙见,二外,吉林,师范大学

提高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拙见——以吉林师范大学为例

作者:崔英姬

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7年第12



要:日语是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选择第二外语时的首选。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继而保证学习效果,使这门课程成为就业时的一个砝码是作为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吉林师范大学二外日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今后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二外是外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或者是因为中日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认为学习时有一些优势,或者受日本动漫的影响,英语专业(包括商务英语专业)多数学生都选择日语作为他们的第二外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继而保证学习效果,使这门课程成为就业时的砝码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笔者从事多年二外教学,在这里结合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二外教育的现状,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二外教育的现状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热情

日语作为第二外语,大多数学生都是零基础。不少学生对学二外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因为它是必修课,所以在日俄德法语中选择一个。有些同学是受日本动漫的影响,有些同学是觉得中日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因此觉得学习起来会比俄法德语简单,所以选择日语。至于学到什么程度,没什么具体的要求,甚至有些同学觉得只要拿到学分就可以了。大多数学生刚入门时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致,积极性很高,但是到第二学期,随着学习难度的提高,积极性开始逐渐减退,学完一至两年后,也很难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很难成为就业时的一个利器。只有一些对日语感兴趣的学生和部分考研的学生才会重视二外,但其水平也参差不齐。

(二)课时少,任务重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二外日语总共开设四个学期,分别在大二上、下学期和大三上、下学期。原先每学期每周都是4节,现在大三的周学时变成每周2节。在规定课时内把零起点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听说能力的学生并不简单。课堂上只能完成语法课文的讲解,略带一些文化传播,如果加一些听说训练,已有课时便显然不够用了。如果听说能力没能达到用日语简单交流的水平,不能达到大学日语4级水平,就不能成为就业时的一个砝码。

(三)每班人数过多

由于各种原因,大学教育除了一些专业课,大部分课程都是合堂班授课。但是语言类学习每班人数不宜过多,外语类尤其是小语种在入门阶段,打好语音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处在非母语环境中,课堂上的练习机会就会显得很重要。如果班级里学生人数过多,每堂课每个学生说话机会少、练口语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笔者也上过70人一个班的课,课堂上很难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学语音时,很难做到纠正每位同学的发音。

(四)适合二外用的教材少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现在市场上各种教材不计其数,但是真正适合二外教学的日语教材并不多。要么内容陈旧,要么结构不合理,要么跟教材匹配的练习册不够用。我们学校二外用书是清华大学外语系编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2006)。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动词还没学,前几课课文中多处出现动词的用法;第 14课的语法在第7课课文中已经出现等。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更换教材。

(五)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学生开口机会少,师生间的互动少。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起辅助作用。教学方法上近几年虽然有所改变,但教师还是起主导作用,课堂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另外,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学生对这些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依赖,加上对课堂不感兴趣,课堂上不乏玩手机的同学。

二、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有些同学对日本动漫感兴趣,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加一些对人气动漫背景知识的讲解,或者可以提问主人公的名字的日语读音,或者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对内容进行考查。也可以适当讲解跟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语言包含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色及民族精神。讲授语法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扩展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对日本有所了解。语言只有跟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比如我们学校有日本民俗馆和茶室,有些课程可以在这里进行。比如,涉及日本茶道的词汇、文化等,就可以让学生到茶室亲身体验茶道,涉及和服的知识点,也可以拿实物展示或让学生试穿。比起口头描述的苍白无力,实际操作更让人难以忘记,既有实践又有学习,一举两得。像语音阶段的教学比较枯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增加它的趣味性,笔者认为,效果良好。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

一套好的教材可以起到良师益友的作用。近几年各个出版社也推出了不少新教材。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我们学校选择二外日语的是英语专业(师范)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这两个专业学生学的教材一样的,是清华大学外语系编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2006)一书。我校学生报考研究生最多的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而这两所大学所用的教材分别是陈俊森总主编的《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2006)和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2005)。根据我们学校情况,笔者认为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2005)适合作为师范专业的二外教材,这本书可以说是自学和作为二外教材的经典。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比如,李菁主编的《现代商务日语初级教程》(2013),所学内容符合专业需求,更具有实用性。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学完4个学期,可以达到日语N3水平,可以跟日本人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交流。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一支粉笔一节课”是我们对以往教学方式的一种比喻,一堂课下来老师学生都很累,学习效果却不明显。现在学校的硬件条件比以前好了,每个班都设有计算机、音响等设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比如课件,精美的课件不仅缩减了写板书的时间,而且也可以播放音频、视频文件,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可以结合课件,既生动,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举两得。


也可以利用网络,使课堂内容更丰富,自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就有保证。

(四)加强“听”“说”能力训练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和“说”,二外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我们学校有晨读的习惯,这是练口语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提醒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多听、多练。比如,教学楼内设置口语角,同学们随时可以在这里练口语;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多创造练口语的机会,比如,每堂课拿出5分钟进行会话练习,分配角色朗读会话,模仿课文内容自由组织会话等。

二外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对学生来说,多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多一个就业机会,因此,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使学生掌握好第二外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尝试创新和改革,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只有对新形式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林洪.日语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杨本娟.论新形势下的二外日语教学策略[J].临沂大学学报,2013(3).

[4]于学英.提高二外日语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现代交际月刊,2011(11).

(责任编辑 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e07c2a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