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2022-12-17 17: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欢迎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史,中国,研究所,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5年第3(总第119

目录及摘要



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形成若干问题探讨………………………………………李根蟠(5

内容提要: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循着“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条路线进行:前者由民间土地私有化和农民的分化所导致,是经济的原发进程,它所产生的第一批庶民地主战国以前即已出现;后者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设置有关,是继发性进程,战国的名田制和授田制所催生的既有身份性地主,也有庶民地主。庶民地主是地主阶级中基础性的成份。身份性的地主初期主要是军功地主,后来主要是官僚贵族地主。官僚的食俸和贵族的食封均源于国税的分割,而不是土地所有权的分割,他们一般都要按庶民地主的方式置办私田,实行租佃或雇工剥削等,从而成为完全意义的地主。这也是在战国沦亡后一批六国封君贵族能够较快豪民化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庶民地主 身份性地主 原发进程 继发进程 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模式与社会转型………………………………………杜恂诚(15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是移植和政府作用。近代中国从西方移植金融品种,并不都是成功的。这是由转型社会的社会历史禀赋所决定的。转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要素和信息的被分割,构成了社会历史禀赋的特质。这一特质阻遏了资本市场或长期金融的发展。通常在自由市场时期,间接金融系统自己会承担起转型社会金融安全的责任。但强势政府的行为方式则造成金融业发展模式的跳跃式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市场机制、市场发育成果和非正式经济制度均遭强势政府否定。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表明:由政府主导过渡到市场主导,不仅需要政策转换,而且需要市场主体转换,更需要同业组织等第三部门的相应发展。

关键词:近代中国 金融发展模式 社会转型

先秦诸子百家民生经济思想探析:结构变迁的视角………………………………方建国(25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结构大转型时期,“民”“本”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导致了民生方式和利益结构的变革。在此条件下,先秦诸子百家对民生概念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对“富”有了个量和总量、量和质的认知,他们当中大多人注重从富民的角度来探索民生问题,并从民生在农、民生在勤、民生在民、民生在于节用爱人和保护土地私有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民生的经济主张。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奠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民生框架。但在自然经济形态和封建专制主义下,民生内涵也受制于此而不包含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权利,因而真正的富民是难以实现的。

关键词:诸子百家 民生经济 结构变迁 私有制 富民标准

西西察………………………………………………………………………………李丹(43

内容提要:18世纪后期古典经济学派开创西方经济学的先河,其所形成的财富、劳动、分工、生产三要素等概念及原理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19世纪这些基础理论主要通过在华西人著述活动、中外人士之交游、国内外学校经济学课程教育等方式逐渐输入中国,其中在华西人的论著首将财富学说较全面地引介至中国。本文以在华西人及华人助手的著述活动


为主,详细梳理“财富”相关概念、原理的翻译及输入的其它细节,借此展现财富学说在华传播的主要内容,并探讨西方财富学说在当时中西财富观念差异较大情形下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与影响。

关键词:晚清西方经济学 财富学说 在华传播 西学东渐

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邹进文(54 内容提要:目前有关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学术史的研究主要利用的是中文文献资料,极少利用外文文献资料。本文运用民国时期留学英、美、法等国的中国留学生的英文、法文博士论文资料,从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思想史和中西经济思想比较三个方面研究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对该学术领域作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民国 经济思想史 留学生 博士论文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19782014…………………………程霖 张申 何业嘉(66 内容提要: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演变、学科体系建设、代表性成果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学科历经奠基、创建和发展三个阶段,在通史性著作、人物思想研究、分支学科专门史研究和各种专题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尚不够成熟,在历史分期、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体例与线索及研究方法等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这些也构成了学界今后应着重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史 发展演变 学科体系 代表性成果

唐代蠲免事务管理探微——基于对《新安文献志》所录唐户部蠲牒的考释……顾成瑞(85 内容提要:唐代前期,在以租庸调收支为主体的赋役制度下,若干类型丁户享有蠲免权。唐代财赋官司对蠲免事务的管理围绕蠲符的颁发而进行,即户部对相关官司报送应受蠲免丁户的信息,根据令式以制作蠲符来核准其受蠲待遇,然后下颁州府施行。但是,这一稳定的管理程序到了唐代后期发生了变化。地方性文献《新安文献志》所收的一通唐贞元年间户部蠲牒,记录了平定歙州叛乱的地方首领吴仁欢以所受的朝廷赏官身份申请蠲免资格的经由。蠲牒内所引唐《赋役令》与新出《天圣令》所附钞唐令相应条款吻合,且其所论及本应受蠲程序,与令式规定相一致,体现了唐代前后期蠲免事务管理原则的一以贯之。但是,从中亦发现以蠲牒作为蠲符补充的新变化。这与唐代后期赋役制度变革、官员身份来源复杂化等历史背景相关。

关键词:蠲免 益蜀符 蠲牒 天圣令 唐代

清初江南人丁研究——兼谈清代人丁编审制度的确立………………………薛理禹(92 内容提要:顺治年间,清廷在明代人丁编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五年一届编审之制和统一的奏报制度。部分地区将明代晚期的丁额作为“原额”,而另一些地区则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订出“原额”。作为全国南北方的缩影,在迥异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差徭折银分配方式形成了江南省长江南北府州在人丁编审等则、人均丁银负担、丁银在赋税中的比重等各方面的显著区别,进而导致了顺治年间该省南北部丁数增长模式上的明显差异。为了完成税额,江北部分地区采取将缺额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的措施,进一步推动了部分地区摊丁入地的尝试。本文以顺治《江南赋役全书》为核心资料,结合其他史料加以分析研究,对清初的人丁编审情况有了较以往更为全面具体的认识。

关键词:人丁编审 原额人丁 江南 丁银 赋役全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fe3107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