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

2024-02-05 09:58: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欢迎阅读!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

这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完成单元整体任务方面承当很重要的功能。既要在人 性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充分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品格,又要在语文能力和阅读 策略上使学生获得提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三方面的价值:

其一,训练圈点勾画。文章内容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 乎没有多余的话语,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文中有些精彩的语句,值得细细品 味,可以勾画出来,反复阅读,并写点个人感受;有些句子运用特殊句式,或者 运用排比修辞,态度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充满热情洋溢,可作为文笔精华的内 容画出来。还可以针对文章写作特点,做一些专项的圈点勾画练习。比方文章叙 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分别圈出相应内容,梳理白求恩的行状、作 者对其品质精神的概括、作者对他的情感等;再如,文中多处运用比照,既有正 面的对于白求恩精神的阐发,又运用俭省的笔墨描摹反面的典型,可以用不同的 线条分别画出正反的内容,通过比拟,更好地理解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可贵,以及 作者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现实针对性。

其二,思路明晰,条理清楚。课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 论一颂”,明晰而有条理。一开始表达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 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接下来专门论述他亳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 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一段,先是表达与白求恩的交往,暗含未能多多 交流的遗憾,接下来抒情,表达个人痛惜之情,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 用一个排比句高扬其品格而收尾。这一点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和三完成。

其三,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这是一篇议论文,其语言简练、鲜明、 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例如结尾局部,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 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 极富号召力。另外,文中多处运用整齐的句式增强说理力量。如第一段论述列宁 主义原理,进而强调世界无产阶级要互相支援,才能“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样的句子都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此外, 文章在用词方面也极其讲究,因而非常准确、生动、凝练。例如在解说白求恩毫 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神时运用两个“极端”,这个副词从程度上深刻地表达了 白求恩对工作对同志的态度,而在批评一些人时,运用了 “拈轻怕重”“喜欢自 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词语,寥寥数语,入木三分地刻 画了一些人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白求恩的两个“极端”形成鲜明对照。 这些词和成语言简意赅,非常生动形象地表现中心。

习题设计:

本课紧紧围绕单元能力点进行设题。“思考探究” 一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抓关 句的方式,理清课文的思路。“思考探究”二针对本文最重要的写作特点一一 一比照手法来设题,旨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在比照中把握白求恩的高贵品 质,并体会比照手法的表达效果。“思考探究”三在前面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落 实文本细读,以第4段为例,理清课文局部的写作思路。“积累拓展”四旨在通 过两个特殊的句式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积累拓展” 五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探讨白求恩优秀品质的现代价值。

教学建议:

(1)课文中所反映的白求恩的事迹及抗战的背景都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 如何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感受,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 过程中,可以多跟学生讲一些白求恩生活中的故事,而不是泛泛介绍他的经历, 以使学生感受白求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力量、信仰力量。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 恩,再来学习这篇文章,态度上会更虔诚,而且他们有了感性的认识,理解上也 会更容易。

(2)课文中有许多政治术语,有些需要做点儿解释,比方“国际主义”,但 不要

陷入术语的纠缠,不要在课堂上牵扯太多精力;有些那么不需要特别解释,如 “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列宁主义”等。

(3)这篇文章提供了准确、精密、简明、生动的语言范例,词语运用丰富准确,

动形象;句式整齐有力,且富于变化。有些句子应该特别指出,让学生理 解它们在表达思想上的作用;有些可以布置训练,使他们学会模仿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1fb9ce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