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2022-04-09 03:2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欢迎阅读!
土地,评价,调查,资源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种种结果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土地资源:人类可以利用并产生价值的土地。

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系: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评价的基础,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应用。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主体: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负主要责任的组织或个人。通常包括行政机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学会和个人。客体:客体是土地资源,它并非是土地资源的全部属性,而是那些对土地利用和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性。不同的目的其客体不同。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土地面积辽阔,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山地多平地少,开发利用难度大;4:难利用土地面积大,水热条件制约严重;5:土地资源利用区域差异明显。

传统经典的评价方法:美国土地生产潜力评价;联合国土地评价纲要(有土地适应性纲,级,亚级,单元四个层次);前苏联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有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五级);农业生态带方法。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质量鉴定;土地资源制图和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的量算。其中核心部分是土地资源质量的鉴定。

土地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法(路线调查法,典型调查法)2,常规仪器测图方法(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数字测图)3,航空遥感调查(了解)

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经验法)2;定量评价方法(多因子评价法,层次分析法评价,参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回归分析法,类聚分析评价法)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

土地利用分类的依据:依据是土地的用途,强调依据不同地域上的人类活动。即土地利用地域单元的功能或用途。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现状调查的关系:从调查的内容来看,两个调查整体上是一致的,更新调查必须对原来调查过的内容发生变化的加以调查,并对本应调查而没有调查到的内容加以补充调查,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种普遍性的调查,在此之前没有进行过此类调查,通过该次调查建立其土地资源档案,建立起调查制度,是一次基础性的调查。而更新调查则是对已有土地资料进行更新为目的的调查。两者的关联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整个土地资源调查的开端,而更新调查是进一步的延续,是为使得原来的调查成果更具现势性,更为全面,更为规范实用。

土地类型的概念:有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遵循各自的分异规律,并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有规律的,大小相同的相对均一的地域组合单元。


土地类型结构的类别:1,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2,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3,演替结

土地类型演替的概念: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代替的过程。实质是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

土地类型演替的类别:1,按演替性质分(时间演替,空间演替)2,按演替原因分(然演替,人为演替)3,按演替方向分(正向演替,逆向演替)4,按演替过程分(节律性演替,非节律性演替)

土地适应性评价的概念: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而对区域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评定,根据评价的预定用途不同,可分为土地农业适应性评价和土地城市建设适应性评价。 FAO《土地评价纲要》的土地适宜性分类:适宜性纲,适宜性级,适宜性亚级和适宜性单元。

中国土地农业适应性分类系统:土地潜力区(全国共有9个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全国有8个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分为三个等地);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 农用地分等: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标准耕作制度,在自然质量条件,评价土地利用条件,平均土地经济条件下,根据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等级别的过程。

农用地定级:指在行政区(省,县)内,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和实际情况需要,尊重与委托方要求相一致的原则,即主要考虑定级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划分出农用地级别的过程。 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因素法,样地法。

标准样地:是指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下,在农用地分等对象所在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单位。

标准样地体系:是指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与用于描述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特征的因素体系的总和。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指区域土地在一定物质生活标准下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计算方法:趋势外推法,潜力衰减法,经验法。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条件下,为满足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生态足迹:指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生产的所有废弃物所需的生物生产土地和水体的总面积。(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即“生态赤字”;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生态盈余”。


土地生态退化评价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次提出土地退化概念,并将土地退化分为土壤侵蚀、盐碱积累、有机废料、传染性生物、工业无机废料、农药、放射性废料、重金属、肥料、和洗涤剂等十类。

土地荒漠化评价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影响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分四级:潜在荒漠化土地、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强烈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严重荒漠化土地。

土地侵蚀风险侵蚀量超过成土速度或土壤的生成能力降低,即超过了以永续利用的准则所能允许的侵蚀速度。

土地此生盐渍化:是指干旱、半干旱、亚湿润干旱区由于旱地灌溉而形成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地生态风险:指环境负效应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后将要造成的损害。 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的类型:源驱动评价、效应驱动评价、暴露驱动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指在一定面积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土地上获取高额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程度,可分为资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技术集约型。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在维护土地资源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条件下,支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和满足代内和代际的土地需要的全部过程,是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们粮食需求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措施。

土地动态监测的方法: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土地资源调查成果图包括: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成果图属于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有两部分组成:专题内容和地理基础。

制图综合根据成图比例尺的大小考虑其负荷量,按轨道的制图要求对地图内容进行科学的综合取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239dcf08a1284ac85043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