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

2022-06-04 15:4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欢迎阅读!
要义,文笔,作文,不是,教学

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



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的,作家的标准不能简单套用 ■套路作文教学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胃口

■作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文通字顺,有一定的思想内涵 ■大量阅读、适当练写是写作教学的基础

记者:每年的高考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受关注的往往是高考作文,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温儒敏:这跟语文的学科性质有关。语文属于基础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到处都有语文现象,说话写字读书看报都有语文,所以人人都在“语文生活”之中,有点“动静”就容易成为议论焦点。而且似乎谁都可以对语文、对作文发表意见,不像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没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不好随便插嘴。每年高考之后各种传媒铺天盖地都在炒作语文议论作文,也从一个方面说明这门学科的社会性、人文性。另外,传媒的“话语权”很多掌握在文科出身的记者编辑手中,他们本身就是靠语文能力“吃饭”的,对语文现象情有独钟也不奇怪。高考作文本来也见仁见智,容易引起争议,正好为传媒提供了吸引眼球的素材。实际上,传媒的过分关心有时会干扰学术探讨。语文教育,包括作文教学,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不是痛快文章所能解决了的,需要大量冷静的调查研究,传媒过于关注往往会帮倒忙,甚至产生困扰。比如报纸上常见有的作家总是把作文教学说得一钱不值,恨不得全都像他们那样写放达文章。其实这是两回事,作文教学不是培养作家的,作家的标准不能简单套用。

记者:每年阅卷完毕,总有一些考生的作文现象引人注目。比如今年的四川籍一考生用甲骨文写作文,也有的考生用寓言体写作文。而湖北一考生写的古体诗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更被奉为2009高考最牛作文。您是怎么评价这样的个性化高考作文以及人们对个性化作文的追捧现象?

温儒敏:我没有读过所谓最牛作文,料想可能的确是有才华,阅卷者破例给个高分也无可厚非。其实每年阅卷,对于某些有才情个性甚至走偏锋的作文,老师们也还是以欣赏与肯定居多的。这些年新课改的精神深入人心,大家比较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对那些应试式的套路作文都很反感,这种社会心理就


寄托在最牛作文上。其实,所谓最牛作文毕竟是很个别的,没有多少代表性。据我所知,套路作文高考作文中还是占多数。话说回来,高考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镣铐就是考试的必要限制。如果文学、太自由、太不着边际,甚至有意冒险走偏锋,难免给评分的控制带来难度,考生也可能吃亏。高考作文和文学创作毕竟有差别,那些高分的作文总是既遵循规则,又尽可能摆脱通常的套路,显现自己立意构思的个性的。如果平时阅读写作训练较多,整体能力上去了,应对高考那些规矩并不难,带着镣铐跳舞也能跳得很至于那种走偏锋办法,我认为在教学中不值得提倡。

记者:为应对高考,通行的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准备,您对这样的套路怎么看?

温儒敏:模仿式的作文教学对于学会一般的文字表达,也不无好处。以仿写作为一种初级写作教学的办法,通过系统上课和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和练习写作的基本技能,会有所收获。但不应当把仿写沦为套路着眼于套路这种学习太过了,肯定束缚个性,形成八股。现在有很多作文书,不宜让学生多看,看多了,匠气就来了,兴趣也就没有了,那毕竟是敲门砖。那种专门给学生讲作文套式窍门的所谓作文教学,也不应当提倡。为什么?败坏胃口。即使考上大学,学生对这一套也可能深恶痛绝。

上学期我给北大本科生上课,作了一个调查,想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感受与看法。结果很不理想,半数以上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应试式方法表示反感。有些同学说:作文带给人的折磨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回忆面对高考铺天盖地的作文参考书、满分作文解密、各种作文文体结构、素材的迎面袭来,让我们迷失了方向……作文成了木偶戏,而不再是本色演出,那根操纵木偶的绳子就是高考高分作文的潜规则。学生们看透了高考作文的某些套路程式,认为无非就是所谓信心、希望、信任等一套不变的主旋律,如碰到留给明天或者愿景之类题目,将平时准备好那些素材套路往上一套,开头结尾点点题就可以了。老师一般也不希望学生太多创新,因为高考改卷无非就是看是否切题、结构、字句如何,每篇两三分钟就翻过去了,哪有时间欣赏你的创新?于是有的学生考了高分,也看不起自己,喜分数之高,悲文章之差,知道就那么回事。还有的学生回忆中学老师教如何吸引高考改卷者的眼球,框架如何变通,


成语妙语如何贴上去增色,等等,甚至感情也可以模仿。有些学生慨叹,长期写着华而不实或者自己都难于相信的文章,又何来心灵的慰藉与净化?所以我觉得范文仿写是可以的,但不应沦为套路作文教学,那不利于健全的情感与人格的培养,还可能养成说空话大话的弊病,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胃口。 记者: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各种评论,比如有人认为联系现实类的题目会更好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也有人认为这类题目反而是忽略了我国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的现实。您能不能总体评判一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温儒敏:大概从2006年开始,高考出现较多新材料作文,就是想放开。今年很多省市的作文题都很放得开,可以让考生发挥。但有些作文题目还是可以斟酌的。比如北京的题目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很多人说出得好,想象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这可能是侧重考想象力的题目,有些飘,容易跑题。对女生或者艺术感悟力较好、文笔较好的学生可能有利,可以写得抒情、优美、富有文学性。相比之下,我更加欣赏那些比较有规定性,又有发挥空间,而且主要考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题目。如江西卷让考生就兽首拍卖发表看法,辽宁的名人代,江苏的品味时尚,等等,绝大多数考生都会有话说,不容易跑题。当然,有些题目对于农村的考生来说,可能陌生一些,他们限于条件,视野可能比城市孩子要窄一些,这的确也是出题时需要考虑的一方面。

记者:近年来,抒情散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一直占据相当比重。有人说,抒情性强的作文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学生的理性批判意识。您怎样看待这种看法和这种命题趋势?

温儒敏:高考作文出题恐怕不能过于偏重文学化、抒情化。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其次才是抒情、审美,等等。高考作文恐怕还是要侧重考文字表达能力,当然,其中也就包括思考能力。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比较注重文学性,语文课中文学类课文占70%以上。这样容易给人造成错觉,觉得语文与作文就是追求文采、文笔。以这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传统培养出来的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不见得好,但可能很在意文笔,以为文笔好就是语文好。这是误解。事实上,多数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写作训练中,可能是偏重文笔的。准备高考作文时,也往往教给学生如何把文字写得漂亮,怎样用某些套式,加上某些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30de60ddccda38376baf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