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对口单招语文第一册古诗复习题(附答案)

2022-07-22 05:1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苏对口单招语文第一册古诗复习题(附答案)》,欢迎阅读!
复习题,江苏,对口,古诗,语文



第一册古诗复习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1.《静女》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有何风格特点? 2.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请简要分析彤管在作品中的作用。

4《静女》诗具有活泼风趣的情调、含蓄蕴藉的风格,请从诗中任选两句简要分析。 5.“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本诗塑造的男女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本诗是以男子口吻写的,生动逼真的描绘了一对民间男女约会时的情景,充满了愉快、幽默的情趣,富有活泼的生活气息和明朗纯朴的民歌风味。

2.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又增强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3. 彤管是爱情的信物,也衬托了女子的美好。

4. 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男子如赴约会,恋人起初故意藏起来不见,惹得男子抓耳挠腮,这个情节活泼风趣,令人忍俊不禁。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从侧面写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恋之情,显得含蓄蕴藉。 5.运用了双关修辞手法。该诗句以初生荑草美丽奇异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静女:天真活泼和顽皮;男孩:憨厚、纯朴和痴情。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闲。 1.填写出空白处所缺诗句。

2.作者在写景时选取了哪些角度?请举例分析。

3.本诗的题眼是什么?尘网樊笼比喻什么?“羁鸟”和“池鱼”比喻什么? 4.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5.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6归园田含义是什么?

7.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并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近结合,纵横交错,动静交融,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安详、舒缓、柔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声色并列,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平和。 3.题眼是 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羁鸟池鱼比喻诗人自己。 4.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腐败生活的厌恶。 5.一是清新可人的大自然,一是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6.“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7.

补充习题

1、诗人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

1




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

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觉得自由、安逸、喜悦。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 请默写出诗中所缺的句子。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 3. 诗中引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该诗的“诗眼”并分析其蕴含的情感。

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

1.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2. 比兴、夸张手法。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复返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逝,年华易老;同时,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3.作者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

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4.诗眼: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该句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厌恶,也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

5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写青春易逝,人生苦短。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6.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3) 7.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2




4、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5、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意象:首联“细草、微风、危樯、独舟”——渺小脆弱; 颔联“星、平野、月、大江”——雄浑浩大。

艺术效果:产生强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7、“沙鸥”是诗人自喻,诗人的化身。

这只孤独地在高大天地之间自由来去的鸟儿身上,寄托着诗人漂泊无着的失意感、落拓感,也体现着诗人初离官场远走高飞的自在感、解脱感。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924841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