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城市化_毕业论文范文_

2023-04-26 01:20: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谈中国城市化_毕业论文范文_》,欢迎阅读!
城市化,中国,毕业论文,范文,谈谈

谈谈中国城市化

“人口众多”与“地大物博”在空间上分离,运输成本高,构成了广大居民谋求生存和发展时所面临的基本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城市化必须实施精明增长的方式,即社会和谐、建筑紧凑型和多样性、公共交通优先、生态文明和低碳生活方式等。

人口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集聚,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地理特征。2xx年前,世界上只有不到3%的人口住在城市里,1xx年前这一比例增加了10%21世纪初该比例上升至50%,而2050年世界人口在城市居住的预期比例将是70%

多数城市仍在“应付奋力成长”

根据彼得·霍尔xx年的划分,目前世界上的城市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发达国家“应付老龄化的成熟城市”,这类城市的特点是人口总量稳定或者下降、经济成长和转型缓慢,并且有处理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源。另一类是“对付非正式超限发展的城市”,这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印度次大陆的很多城市、绝大部分伊斯兰中东城市,以及某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贫困城市等。其特点是人口总量快速增长(括迁移和自然增长),经济严重依赖非正式行业,贫困现象非常普遍,环境和公共卫生等基本问题突出、管理困难。还有一类是“应付奋力成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亚、拉美、加勒比和中东地区。其特点是人口总量增长率在递减,某些城市还面临老龄化的前景;经济成长依然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经济成长所带来的环境和其他社会问题。

当前,中国多数城市属于上述第三类城市,但也不乏自身特点。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备受关注。xxfriedmann分析了影响中国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部门转化的主要因素:一是农村具有很高的人口密度,有些甚至超过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密;二是数量巨大且过剩的劳动力,为非农就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三是市场经济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置业经商潜能。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各地尤其是沿海省份手工制造业的历史传统(如苏州丝绸);足智多谋、敢于挑战企业风险和谋求长远发展的地方领导;分布广泛的


企业人才以及不断提升的教育水平;一些地方性知识,如帮助人们寻找新的机会,以避开由于土地减少带来的贫困和经常性的就业不足(就像温州那样);家庭和社会的高储蓄率,使生产性设施及住房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再投资成为可能。

然而,中国的城市化由于受到一些制度的约束,也存在城市化不足的问题。fujitahenderson等人xx年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化滞后,城市分工不充分,城市集聚程度不够,空间基尼系数(该系数用来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其值介于01之间,值越大,表示集聚程度越高)偏低,城乡收入差距大。他们发现,xx年中国空间基尼系数仅0.4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0.564

城市人口规模巨大

目前,中国城市人口接近7亿,到2030年大约10亿人将居住在城市。根据麦肯锡预测,届时中国将出现221100万以上人口的城(而目前欧洲只有35座类似规模的城市),其中有23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中国现在的人口总量,大于oecd国家的人口总和。如果每年新增1%的城镇人口,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万的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这相当于许多欧洲国家的人口总量。xx年,欧洲40多个国家中,人口过1000万的只有15个。以上这些数字,其含义相应地包括了规模巨大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以及就业、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的匹配问题,意味着将出现更多的城市景观和国土整治优化,意味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互动,也意味着二三产业大量增加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有更多的人群参与社会关系的建构。

城市化模式具有多样性

城市化模式具有多样性,这与中国的地域结构、人口和经济规模紧密相关。一方面,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区域差异明显。绝大多数人口集中于东南部,而处于干旱或高寒地区的新疆和青藏高原所占空间是我国陆地的1/3,其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却不2%。同时,中国的资源包括矿产、水能资源和水资源却呈现逆向分布,使人和物的空间分布产生巨大反差。“人口众多”与“地大物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a32b54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