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赏析

2022-04-01 16:11: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晏殊《浣溪沙》赏析》,欢迎阅读!
晏殊,浣溪沙,赏析

晏殊《浣溪沙》赏析

作者:王海兰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01

时光流逝,岁月无声。状生命有限之景,抒珍惜光阴之情,是中国古代文学一个常见的主题。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就记录下了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深沉感叹。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中也有一则同主题的精彩短文:桓公北经金城,见前为琅玡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条执枝,泣然流泪。至于孔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以至、陶渊明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韦应物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等句,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却以其清丽淡雅、情中有思的风格独树一帜,传诵一时。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他少年得志,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著有《珠玉词》,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王灼《碧鸡漫志》说:晏元献工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此评语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风格特色。

《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词为双调,各三句,共四十二字。作者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道出了其对宇宙、对人生、对周而复始永恒回归的世间万物的深刻体会和认识,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作品既有景,又有情,更富含哲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起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主人公斟满美酒,举杯唱饮的情景。此二句句式错综复叠,语调轻快流利,颇富闲雅雍容之气度。然而,在一样的清歌美酒,不变的亭台楼阁的表层意象下,分明有一种难以逆转的变化,有一种淡淡的消逝之感。接下来的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使作品的主旨有了进一步地呈现。作者借助夕阳这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抒发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其中,有对美好景物的流连,有对时光流逝的惆怅,更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联系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及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句,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借助夕阳的意象,所感所触已扩展到了整个人生,富含耐人寻味的哲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的出名和这一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的对句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一句的出名,又和其丰富的理性意蕴密不可分。作为宰相的晏殊,虽然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逸的生活加上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常抒发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这类忧思,因而景中有情、情中有思是其词作的显著特征。花落、燕归本来是很常见的自然景象,但作者一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联系起来,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bb0dda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