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2022-04-14 23: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欢迎阅读!
社会学

社会化之痛——浅述社会学视角下的电影《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又名《Litter Red Flowers,是导演张元根据作家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给我的影响很深刻,总结起来就是关于儿童成长问题。与现在不断涌现的所谓大片相比,这部影片朴实得过于简单,一所普普通通的老式幼儿园、几十个幼儿、平淡而简单的幼儿园日常生活构成了影片的全部。

而关于成长,大概人人心中都有一份隐痛。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有过迷茫与困惑,有过顺从与反抗,最后,我们成长。离开儿童时期的那份天真浪漫无拘无束,懂得了奖惩,知道了规矩,明白了集体的意义,却也同时,消解了自己的个性。

电影《看上去很美》,以儿童方枪枪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讲述了由于个体和体制的冲撞而引发的一段耐人寻味的成长故事。社会学的视角分析,这部影片,以导演充满智慧的镜头语言,展示了儿童的社会化之痛。

成长的困惑:社会学视角下方枪枪的成长

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不满四岁的方枪枪被爸爸连拖带拽地送进了一所全托幼儿园,开始了他的集体生活。幼儿园如同学校,它是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也是一个组织机构。幼儿园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譬如吃饭前要洗手,早饭后要拉屎„„这些规则,都是方枪枪所陌生的。他第一次面对老师这样的社会权威,第一次要去遵守那些带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他的挣扎与哭泣,就是对这么一个陌生环境本能的抗拒。曾经天真无邪的自由化的童年生活宣告结束,一个4岁的孩子,自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

小红花是是这部影片中的一个重要线索。从积极追求小红花,到极力逃避小红花,再到成人佩戴着大红花,方枪枪始终没能从小红花中逃脱。小红花是一种奖励孩子的道具,也是为约束和规范孩子而设立的一种评价体系。在刚开始,方枪枪把自己所处群体——幼儿园的小朋友的规范和价值当作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对规则采取一种顺从的姿态。然而,当他表现出与他人交谈和一起从事游戏活动的主动性,却被老师横加管束;当他想要表现自己会穿衣服来争取小红花时,却被嘲笑„„自尊心被严重伤害的枪枪,对集体也开始失望了。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此时的枪枪,处在“主动与内疚”时期,如果对孩子不予理睬或管束太多,取笑或惩罚儿童一些带有创造性甚至有些荒诞的做法,就可能使他产生内疚感。但是,在影片中,枪枪产生的并非内疚感,而是一种叛逆,一种破坏的冲动。



当然,在强大的体制之下,方枪枪的任何反抗都是无能为力的。他的种种举动,在成年人看来有些幼稚可笑,甚至带了点必然失败的悲剧色彩。他获得的最严厉的惩罚,并非关在小黑屋内忍受黑暗的恐惧,而是被孤立起来承受孤独的煎熬,精神上的折磨远甚于肉体的痛苦。孔院长,在幼儿园这个组织中,就是不可冒犯的权利的化身。其他的孩子们,根据本能,就认为服从权威,遵守规范是对的。对这种行为的道德判断只看行为后果,而不看行为人动机。他们听话的远离枪枪,有些残忍地将他放逐出他们的世界。枪枪本欲借变本加厉地欺负其他人来唤起他人对自己的注意,但是他失败了。在这段时间当中,方枪枪似乎已经“看透”了这群孩子的本质。他们不过是被老师被规则驯化良好的动物。但方枪枪是特立独行的,要逃离。挣脱规则的束缚,去追逐内心的自由。

影片结尾,一脸疲惫的枪枪耷拉着脑袋,看起来如此孤独和无助。他慢慢在一块大石头上躺下,仿佛远离了世界的中心。社会化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暂时的反叛,最终还是会归于顺从,服从于制度和权威之下。


初始社会化教育的缺陷 社会学视角来看,幼儿园的许多做法显然有失偏颇,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首先,枪枪的努力一直得不到肯定与赏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有获得尊重的需求。得到来自外部的肯定,是当人有了自我与他我意识之后就有的渴求。对于儿童来说,赏识教育更为重要。根据社会交换论的“侵犯——赞同”命题,当某人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酬赏或得到了未估计到的惩罚时,他将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为。影片中的李老师乃至孔校长,都忽略了儿童本身的特点。在她们眼里,与集体显得颇有些格格不入的方枪枪,几乎一无是处。他有些迟钝,太过桀骜,还有太多改不掉的坏毛病„„如果,老师在对枪枪,或者是对其他孩子的教育中,能够多点爱心、耐心,少点机械式程式化的管理,也不至于出现孩子们集体认为“李老师是妖怪”这样略显荒谬的桥段,也不会出现后来方枪枪的叛逆挣脱和逃避。

其次,以小红花的数目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并不科学诚然,有这样一套评价体系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引导,可以让他们对“是非”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唯小红花”论的畸形现象。只有严格遵守规定,以至于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思考能力的孩子,才是老师心中的“宠儿”,而像方枪枪这样,就算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也会被老师全盘否定。社会化并非意味着制造一模一样的机器,老师们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这只会让本就涉世未深的孩子产生迷茫,遭遇初始社会化的困惑,至会让他们的价值观发生偏差。

当方枪枪开始反抗权威时,老师没有及时地开导他,帮助他,了解他内心的想法,而是简单粗暴的“一关了之”甚至发展到“把他孤立起来”众所周知,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本能地就想要融入群体。人为的将个人与群体对立起来,这其实是极端残酷的惩罚,就好比将犯人关进监狱对其进行再社会化。而事实上,方枪枪的社会化并没有宣告失败,可能只是稍稍有些滞后。这种做法,只会对他年幼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很难想象,有过这样童年经历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阴影会将他笼罩多久。

歌德说,人人生而自由,但无时不在锁链之中。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呱呱坠地的伊始,人都是自由的。然而,在具有生物性的同时,人还具有社会性,渐渐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小社会走向大社会的过程,但是,并不是每一段成长都水到渠成,

初始社会化开始,人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己的个性、立场,依附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并且屈从于一定的社会规则。于是,人开始了在“自由人”与“社会人”两重身份之间的苦苦挣扎。在夹缝中生存,他们面临的是难以适从的困境,融入集体的结果,可能是更加深刻的孤独。

有很多人评价道这部影片是一部拍给成人的片子,它运用大量象征隐喻的手法来反射成人世界。而当已经社会化的成人再重新回首他们当初社会化的这一过程,是否内心仍然隐隐疼痛?

我看完了影片就深深的被震撼了,想着自己小时候是否也是被社会化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也想到了现代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多人包括家长和老师都在思考现在的孩子应该怎么教育才是最好的,出在新旧思想交叉的年代,代沟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也有很多时候不理解家长的行为方式,有好多话都不知道可以不可和他们说。也许在社会学看来是家长和孩子所受的社会化程度不一样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d67422763231126edb11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