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仁和杨白劳

2023-03-01 05:2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世仁和杨白劳》,欢迎阅读!
杨白劳,仁和,黄世

这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对著名的冤家。黄世仁是大地主,杨白劳是贫雇农。杨白劳欠了黄世仁的粮食,黄世仁要抢走他的女儿——喜儿,杨白劳被打死,喜儿的男朋友大春参加了共产党,要推翻这个黄世仁们统治的世界。这个故事表明了中国革命的正当性。但是,如果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就有另外一种讲法。黄世仁和杨白劳完全可以理解为市场经济中的两个独立、自由、平等的交易者,两个市场主体。他们在身份上是平等的,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当然,实际经济地位不平等,因为黄世仁有钱有粮又有地,而杨白劳无钱无粮又少地。某一年的春天,杨白劳家里揭不开锅了,就找黄世仁借粮食。黄世仁说借一石还两石,杨白劳觉得利息太高。黄世仁说,不行的话,你再走一家问一问。于是,杨白劳就去问了赵世仁、张世仁、李世仁、马世仁。他们都说,借一石还两石,这叫市场利率,也许是高了点,但是这是市场利率。杨白劳这回明白了,是市场机制在起作用,不是黄世仁故意要欺负我。而且黄世仁家离我家还比较近,我还可以省一点运费。

这样,杨白劳回去对黄世仁说,这回我明白了,您是好人,您没想要欺诈我,您就老老实实地开了市场价。我愿意在你这里借粮食,就是借一石还两石。黄世仁说,好,明白就行。可是我还有第二个条件,就是要你找到担保。杨白劳想,担保哪里找去?找得到担保我还来找你黄世仁吗?黄世仁又说了,找不到担保,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作抵押?杨白劳想,我家徒四壁,哪里有东西可以抵押呢?黄世仁又启发杨白劳,你们家的喜儿是否可以做抵押?杨白劳想,还真是没办法。如果不用喜儿作抵押借粮食,意味着春天父女俩都得死。如果用女儿作抵押,运气好,夏天粮食长势喜人,秋天粮食丰收,这一年就渡过去了。运气不好,至少父女俩都可以活过这个夏天。出于经济理性,杨白劳还是把喜儿抵押出去了。当然,有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说,人怎么可以抵押呢?其实,人可以作抵押,这说明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市场要素发育比较充分。如果人不能做抵押,说明这个市场还是有限制的市场,还是有管制的市场,还不是自由市场、自由经济。

总有那么一年,夏天一场旱灾把土地晒裂了,庄稼晒死了。秋天,杨白劳就还不起粮食。黄世仁按照契约办事,要求杨白劳将喜儿送到黄家。可是,喜儿缺乏契约精神,死活就是不去黄家。杨白劳父女情深,抱头痛哭,哭着哭着,杨白劳也失去了契约精神。黄世仁是个守法公民,他一纸诉讼就把杨白劳告到县法院。县法院一看,这白纸黑字,契约在先,那喜儿就得抵押。可是,县法院说,我们事情太多,警力紧张,执行庭的人都忙不过来,能不能派你的私家保安去执法?黄世仁说,那好吧,我也为县政府做点贡献,给你们节省点执法成本。这样,就派私家保安穆仁智去了。穆仁智到了杨白劳家里,就要抓捕喜儿。喜儿挣扎,双方就发生了肢体冲突。今天,这自由主义的学术规范要求学者得公平客观,用语不能带感情色彩,所以不能说穆仁智要抓喜儿,喜儿要反抗,只能说是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穆仁智贯彻的是现代西方先进的法治思想,用的是法言法语:我在强制执行,你挣扎就是抗法,就是暴力抗法。喜儿却是一脑门子落后的东方的道德话语,不管契约不契约,是人,就不能以强凌弱、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当然,道德的喜儿被法律的穆仁智带走了。杨白劳想不通了,一辈子种粮没粮吃,养个女儿又被抢走了,这社会咋就这么欺侮穷人?他越想越生气,契约精神、守法意识消失了。到第二天五更的时候,他一把火烧了黄世仁的家,把黄世仁一家都烧死了。这就是搞了恐怖主义,相当于孟买的恐怖分子冲进了五星级酒店开枪杀人,或者就像是“9·11”事件中的波音飞机撞毁了世贸大楼。



这个故事是对市场经济内在机制的典型解释。春天,黄世仁得到了杨白劳未来的承诺,杨白劳得到了粮食。一方得到了未来的契约了,另一方可以活命。双方各得其所,


欢天喜地,那叫双赢,那叫和谐。在这个意义上,斯密和巴师夏都是对的。可是,到了秋天,一方输了,另一方赢了,这叫零和博弈,起了冲突。当杨白劳一把火烧了黄世仁家的时候,双方关系就进入第三阶段,双输。你看,黄世仁被烧死了,可是杨白劳也被逮捕了,被枪毙了,这不是双输吗?和谐、双赢的市场经济怎么会转到冲突、双输的恐怖主义的结局呢?要害在于春天达成交易那一刻,静态来看、现象上看是双赢,动态来看、本质上讲已经是零和博弈。黄世仁处于强势方,杨白劳处于弱势方。强势方可以剥夺弱势方,达成对于弱势方不利的契约。秋天的冲突结果,在春天那一团和气中、在双赢当中已经就注定了。我相信,如果斯密在这里,巴斯夏在这里,他也会同意我这个推理:市场经济静态看是双赢,动态看是零和博弈,最后的结局是同归于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0e2cdf3d1f34693daef3e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