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私营企业的认识

2022-12-16 16:4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私营企业的认识》,欢迎阅读!
私营企业,认识

对私营企业的认识

小组: xx08XX

一、定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第九条规定:“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二、起源及发展 据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私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王克忠长期跟踪非公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私营企业最初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私营企业的产生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渠道。一、通过农村“专业户”、“重点户”途径产生;二是通过城乡个体工商户产生;三是通过一些率先富起来的农民直接创办私营企业;四是通过一些不景气的集体企业改制演变为私营企业。近十年间,私营企业队伍随着一批海归派,工程技术人员和国营企业干部职工及机关人员下海,其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整体文化水准提高,中共党员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多。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存在和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还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宪法。对于私营企业业主,中央又将之认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营企业合法化和国家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态度越来越明朗,并对私营经济寄予厚望。



三、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企业只有在理财环境的各种因素作用下实现财务活动的协调平衡,才能生存和发展。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来源,财务监控模式方面有共性的一面;但因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的私营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不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不同,呈现着阶段性的特征。

(一)小规模、低层次私营企业。小规模私营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企业经营管理层次低,产品科技含量。员工素质不高市场竞争力有限。这类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1、凭经验决策,财务管理地位不高小规模非科技型私营企业,其决策模式主要为经验决策。2、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职能作用不大私营企业在发展初期,人与人的关系基于血缘关系和地缘联系,对团体以外的人天然的不信任。3、业主“说了算”,财务管理内容单一中国的私营企业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个人专权和家族控制的特色,80以上的资产集中于创业者身上,董事长兼总经理是普遍现象。


(二)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特征私营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发展到一定规模(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的发展顺靠科技与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也较国有企业创新快,财务管理活动呈现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特征。1、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明确,财务管理受到重视所有制结构决定了私营企业的经营以追逐利润为目标。2、激励机制灵活,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不断在相当一部分大型私营企业中,财务人才在财务管理职位上受到重视,企业业主认识到。3、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控制分析职能突出大型、高科技私营企业,通常会形成一定授权经营机制,从而形成业主以外的管理层,但大部分私营企业财务管理仍信奉“稳定优先、兼顾效率”原则,实行集权型管理。



四、存在的问题

1、用人机制落后,用工形式任人唯亲。由于私营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可以模仿的榜样,可以拷贝的组织在中国只有两种:一种是家族,一种是江湖。无论是家族还是江湖,亲情和义气是他们所有的伦理规范,因而容易造成任人唯亲,在心理上排斥外来员工。

2、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现阶段,我国一些私营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虽然能以优厚的物质条件招聘人才,但是很多私营企业在引进人才之后,由于企业自身运作机制上的问题,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宽松的工作环境,而这些人才恰恰又具有较高的成就需要,他们喜欢独立负责处理问题,从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因此,如果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人才的流失就成为必然。

3、忽视劳动者的社会福利保障。我国私营企业在劳动者的社会福利、保障方面体系的建立相当不完善,有些甚至是空白。很多私营企业的经营者将社会保险看作是企业的多余开支,不参加社会保险,据保险公司调查,私营企业未给职工参加任何保险的占92%以上。据调查资料显示,在私营企业中,当员工发生工伤后,工资照发的占30.6%,工资全部扣除的占6.5%,还有62.9%的要被扣除部分工资、工伤的治疗费,2/3的人由企业支付, 9.8%的人由企业支付一部分,另有23.5%需要由自己支付。



五、贡献及总结

从社会贡献和责任的角度看,私营企业在安排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创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推进民族品牌的发展;在活跃市场经济环境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贡献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二:促进了国有资产的增值;贡献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私营企业;贡献四:推动技术创新;贡献五:推动出口创汇。

这些年来,由于我党对非公经济人士的认识不断深化,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明朗。原本生命力强盛的私营企业,在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给他一点阳光雨露,便得以茁壮成长。全国数以千万人的投资和近500万家的私营企业已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丰富社会物质生活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党和政府对私营经济的评价也从拾遗补阙重要力量有益补充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政治上认定私营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403fa7f524ccbff12184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