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不言禄

2022-10-06 09: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辞官不言禄》,欢迎阅读!
官不,言禄

辞官不言禄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但介子推没有像壶叔(一名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也没有对功名利禄艳羡,更没有对晋文公怨恨。后隐居绵山。

晋文公得知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为召介子推受封,其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又命人葬之于绵山,秦二世时迁葬于故里裴介村。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对此,有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

割股奉君

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是汉民族纪念介子推的一个感恩的节日。的深层内蕴是让人们崇尚忠贞高洁,懂得自尊、自责、悔过与感恩。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传晋文公令人大火焚烧绵山后,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即为“寒食节”。过节的当天,家家门上插柳枝、烧纸钱、在野外祭祀、吃冷饭这些都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不过现在人们也常常在寒食节纪念死去的亲人。

生平简介

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今夏县裴介村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士多人,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尽了犬马之劳。

子推精神

介子推的人格力量是伟大的,首先表现在他对自己追求的复国事业的忠贞不二,正是这种执着和忠贞,才使子推在十九年流亡生涯里,伴重耳苦熬岁月割股肉在所不惜;其次这种伟大的人格还表现在受到极不公正待遇之后的隐忍、平静与从容,从容之后的宽容与隐居的选择。没有怒不可遏的言词,没有伤痛的眼泪,没有一丝的后悔,子推平静得让人心痛让人惊愕。在使命完成之后的激流勇退,对人世富贵荣华的淡泊心态,这是子推的高洁、子推的伟大;第三,子推的人格力量还表现在他对自己选定的人生道路的坚定不移视死如归,表现出一种士人的独立人格。子推既已选定了隐居的生活,就永远地抛弃了功名利禄,即使在烈火焚烧面前也毫不动摇,从容地面对了死亡。子推的故事,千百年来都在醇化醇厚着华夏大地一代一代的民风、民俗、民心。在子推面前,人们更加鄙视那些追名逐利蝇营狗苟的委琐之徒;“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子推在此方面的可谓伟大实践者; 子推的高洁情操及他的深冤峻迹、文公的自悔与感恩不及的无奈,在汉民族世世代代的人心里,激起的反响是强烈的,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于是崇尚高洁,懂得自尊自责、悔过、感恩的道德追求,就成了这一节日的深层蕴涵。文公的自悔给世人及统治者以警诫:为人不可昧心,要知恩图报,不可忘恩负义,否则会永远受到良心的谴责;后悔而没有改正过错的机会,对后悔者的惩罚是最残酷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怀着感恩心情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着强烈感恩情怀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知恩图报或有恩不报或恩将仇报,是对一个人人性多少、高低的最好测试。

文化特性

民俗化。寒食节、清明节由来已久,唐诗人卢象:“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脍炙人口的诗句,阐明了这一节日独特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延续传递着中华民族孝奉椿萱、忠君爱国的基因,它不仅在实践中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而且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久序良俗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地方性。介子推故里,裴介村村名的由来,以及裴介村每年十月初一古集会的缘起,还有与


其伴生的习俗、礼俗、礼器及其周边各村的历史文化均与介子推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研究介子推文化的本身就是研究地域历史文化及其辐射的华夏历史文化之源。

代表性。介子推割股奉君谓之忠,功退奉母谓之孝。功不言禄谓之奉献。他执着忠孝的洁惠仁风,修身崇德的善行一直支撑着中华民族忠孝文化的脊梁,折射着无私奉献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介子推文化不只限于它本身的历史意义。

研究开发与规划 一、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制定措施、落实效果。 二、 组织落实整合介子推文化研究会。 三、 以戏剧、话剧、电影等载体,大力宣传介子推文化。 将其作为我镇窗口点缀全县景点。 四、 把介子推文化转化为兴镇富民的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6096a683c4bb4cf6ecd1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