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介绍第一人——严复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

2023-01-08 18:2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学介绍第一人——严复 - 华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欢迎阅读!
严复,华东师范大学,介绍第,西学,一人

严复思想浅析

严复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供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近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其思想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学习和研究的必要。

.严复生平:

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福州)人。字又陵,又字几道。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侯受传统儒学教育,十四岁(1866年)父亲病逝后中断了传统教育,后经与他同乡的船政大臣沈葆桢举荐,进入福州船政学堂的海军学校学习“西学”,即英语、高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学等课程。经历五年的学习,于1871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接着出海航行实习。驾驶着“建威号”教练舰南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北至直隶湾和辽东湾。1872年乘“扬武号”在黄河巡航,还到过日本。1877年严复留学英国,不但在科学上得到深造,并且还关注西方特别是大英帝国富强的秘诀在哪里。经常与当时的中国驻英公使也是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交流,“引与论析中西学术政制之异同,往往日夜不休”1。对中西文化学习的这两方面对他日后的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他在可以称作个人修养的层面上,传统的记印是不可磨灭的,不管他对传统文化的这一面还是那一面有什么看法,他都不是站到这一文化之外来看的。而学习“西学”和留学英国又使他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的发达与文物制度,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他们不同,他们从小接受的全是封建教育,既没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又不懂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字,无法直接阅读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理论著作,只能凭西洋教士的宣传文字及江南制造局、北京同文馆的介绍西方的翻译书籍和在香港、上海看到的市政建设来认识资本主义及其文化,所以他们的理论往往会附会上自己的旧学——孔孟之学、陆王之学、王(船山)黄(梨洲)之学及一部分佛学,有牵强附会之处,这一点连梁启超自己也不得不承认。

1879年留学回国以后严复历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总办(校长),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他很大的刺激,由此到戊戌变法前,他成为这一时期最出色的提倡变法自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不但发表了《原强》《辟韩》等文章,而且还翻译了《天演论》办了《国文报》等,这一时期也正是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戊戌政变到辛亥革命这十三年中,严复主要翻译了西方许多著作,并写了许多精辟的暗语,其中包斯宾塞的《群学肄言》(《The Study of Sociology ,现译为《社会学研究》亚当·斯密的《原富》、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孟德斯鸠的《法意》(现译为《法的精神》等七本书。

辛亥革命后严复又当过北京大学的首任校长,复旦公学(复旦大学的前身)的首任校长等职务,于1921年病死于乡里。

.严复论社会贫困

在严复的时代正是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欺辱的时代,加之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已经走向没落,当时无论从社会总体来看还是从民众个人来看,贫困都是不争的事实,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严复对此的观察和思考是深入和现实的。对于国家而言,“今夫吾国只忧贫,自道、咸以降,已无日不闻朝市之间,而甲午、庚子以还,坐赔款岁输之巨,于是上下戚戚,群然忧破之无日”2。对于个人而言,于商人“钱商如源丰、润义、善源等,相率倒闭,牵动官私,胶皮投机,亏失尤巨。3,而“乡里之间,强黠者常欺愚弱,而胥役或甚虎狼,使小民盼盼之勤,不食其果,一也;均输无法,稍丰,贱则伤农,二也;关津林立,

12

王遽常《年谱》第7

《严复集》第二册第320 3

《严复集》第二册第320321


就市则税厘綦繁,三也,币制放份,出入比损,四也。4。而这些状况的原因除了已被人们所知的外敌入侵外,内部原因一是国内交通不便,二是法令不修。所以解决的办法一则加快交通发展,“自以推广交通”。认为“凡使法效西人,往往利不胜害,唯舟车之利,尺寸皆功”而交通又以铁路为最亟之营造”,其具体实施办法是“干路主之中央,支路委之各省,而渠流官道责之各自治之区”另外要“举法令”前面所举的弊端“皆法令不朽之害也”他认为“夫使法令修而转输便”5,则许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民思想”的社会变革思想

在近代中国遭受外敌侵略侮辱的时候,许多阶级阶层都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略,像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等等,特别像洋务运动则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而严复对此是否认和批判的。1902年,在致《外交报》的信中写道: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夫中西学之异也,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力,合之则两亡。议者必欲合之而以为一物,且一体而一用之,斯其文义违舛,固已名之不可言矣,乌望言之而可行乎?

严复认为“中体西用”无外乎是“以牛为体,以马为用”外国的“汽机兵用”虽有实用,但不过是“形下之粗迹”,并非西方国家“命脉之所在”,所以他提出了他的“三民思想”,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以此作为国民近代化的途径,是“自强之本”。其具体内容和主张主要是:

所谓鼓民力,主要是指禁止鸦片、缠足,使人民体质增强,有强健的体魄,作为提高民智和民德的基础;

所谓开民智,主要是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是人民打开眼界,扫除蔽障,启迪新知;

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创立议院,各级官吏由公民选举,以改变封建专制,使人民成为爱国公,“合天下之私以为公”

为了加快国民的近代化、提高“国民程度”,严复将目光投向教育,并且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和体育。1902,在《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中,严复提出中国的三大患在愚、贫、弱,而三者之中,“尤以愈愚为最急”所以要坚持“三民思想”,坚持教育救国。他的《原富》《辟韩》等文和他在北京大学、复旦公学任校长的努力中都体现和灌输了他的“三民思想”

三民思想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长期斗争,以最激进的革命方式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制的民国,但“重武轻文”一直是革命派的弱点,民智的未开、国民程度的低下也严重影响了革命成果的巩固。严复的“三民思想”正是革命派所忽略的方,也反映了严复在这一问题上比革命派思考更为深刻。

.进化论的社会变迁思想

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深入人心,这也对他自己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进化论的思想是在吸收了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观点,在加上自己的观点形成的。

严复认为进化的动力是“质力相推”。用物理学的“质”和“力”这一矛盾来解释社会进化的动力:“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质力杂糅,相剂为变者,

6

亦天演最要之义,不可忽而漏之也”。在进化的原则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认为“动植如此,政教亦然”。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为了“鼓民智”,将对“物竞天择”的强调转为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强调:“人欲图存,比用才力心思,以与防生者为斗,负者日退,而



45

《严复集》第二册第321

《严复集》第二册第320322 6

《严复集·〈天演论·广义〉按语》(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1f9a04005087632311212d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