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

2023-05-27 13:2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欢迎阅读!
马克思,本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

作者:甘露

来源:《商情》2015年第47

【摘要】人的类本质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关键词,在《1844经济学哲学稿》中马克思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在异化劳动中人的对象化,外化,异化里人与动物区分,人与自身区分。而人的类本质正是在劳动中显现自身,体现出其哲学意义。即可以从马克思的劳动观中可以得到人的生命活动是自由,普遍,创造性的的结论。 【关键词】人的类本质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完整生活应该同时包含这两种机能;即动物机能如吃、喝、生殖、居住、修饰等等;人的机能如生产性的劳动、创造性的活动。在此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动物仅仅执行肉体机能,人则把肉体机能和精神诉求统一起来。同时也说明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执行肉体机能,是否有肉体性的生活,而在于这些肉体机能是否被抽象化、片面化,即是否脱离其他的活动从而变成属人的惟一的和终极的目的。假如仅仅站在动物机能的立场上来看,生产生活本身就由目的变成了手段,这也就意味着生活本身没有目的和意义,从而人就失去他作为人的最重要的规定。可以说人的生活在此跟动物的生活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因此,即便同样是肉体生活,人与动物的界限是是似而非的,只有在人的其他活动领域中鉴于人与动物的生产活动,他们的最后分界线才明朗起来,因为生产活动才是人与动物最基本的存在方式的显现方式。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描述:马克思通过人的生产活动和动物的生存活动的对比,从以下三个方面比较具体地描述了人的活动的自由性质。(1从生产的范围来说,动物的直接需要主要是肉体生存和物种延续的需要,属于物质方面的需要,服从自然规律。而人的生产范围超出直接肉体需要。不仅如此,对于动物而言其生产范围和种类都很有限,十分狭隘和简单;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其范围无限广泛,品种无限丰富,以致整个人类生活都是生产性的,都是由人自己生产出来的。(2)就生产产品来说,动物的生产只是自然生殖、自然繁殖意义上的生产;人却再生产了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表现为人的作品和人的现实。这是人和动物、类存在物和单个存在物最根本的区别。动物的生产是自然界自身的事,人的生产因为超出自然规定,等于在自在自然之外再生产了一个人化自然,所以说人再生产了整个自然界,而且人自身就是他所生产出来的整个自然界;在这个意义上,人又再生产了人本身。而且动物的产品直接满足肉体的直接需要;人则超出肉体需要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 ,追求产品自然属性以外的精神文化价值。(3)就生产所依据的尺度来说:动所属自然物种的尺度完全是物的尺度,只具有自然必然性,而不是自由。而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也可能是物的尺度,但是它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只有内在尺度则是完全超出物的自然规定的人的尺度,可以说是完全自由的尺度。但是自由又不等于任性胡来,这就说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它仍然是有尺度有规律的,这个尺度和规律就是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尺度,因而这个尺度就是自由的尺度

人与自身的区分:人与动物的区分只是说明人作为生物的类的特征,而没有阐明人作为人的类特征。马克思提出了自由的概念。在此自由意味着自己是自己的理由,或者说自己是自己的原因。原因结果的关系在人的有意识活动中就变成了目的-手段的关系。因此自身即是原因,等于自身即是目的。因此人的类生活,或生活本身,作为自由活动,本身就应该是目的,不是手段。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生活本身却成为生活的手段。在此,生活本身指类生活,后面的生活指个人生活或肉体生存。那么、生活本身由目的变成了手段,脱离了自由活动的本性,就等于离开了人的类本质,所以叫本质异化。也就是说马克思在生命活动中区分了人与自身,即一个将来的人与现在的人的区分。亦即在生命活动中人与异化劳动者相区分为共产主义者。这是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正是建基于这种区分,马克思才展开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憧憬。

具体而言,马克思在关于异化劳动的分析之中展开了对于异化劳动者的分析,亦即从人与产品,人与劳动,人与类本质,人与人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可见、无论是哪一方面,马克思都是从存在者出发,从现有的事实出发。由于劳动的直接存在形态是劳动产品,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劳动过程和劳动者都必须通过劳动产品来实现其自身。因此、马克思始终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置于劳动活动的分析之中。而异化劳动使劳动对象异化和劳动活动异化,也使人的类的本性异化。它把对人说来的类的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而使抽象形式的个人生活变成同样是抽象形式的类的生活的目的。也就是说当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他也与他人相对立。反过来说,人与他人关系的实现也是通过各种异化。

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人作为存在者就是异化劳动者,只有共产主义者才是人真正的规定。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者不仅与动物相区分,而且与异化劳动者相区分。是真正且全部占有人本性的人,其受共产主义规定,积极扬弃了现代人自我的异化,是一个获得了现实自由的人。因为现代人在异化劳动中获得的只有是抽象且空洞的,异化劳动者依然是动物性的。而共产主义者在区分于异化劳动者的同时也进一步区分自身于动物,从而获得了真正的人性。 参考文献:

[1]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哲学与美学问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卢杨.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的统一[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0049a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