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角度的网络暴力解析

2023-01-18 00:2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学角度的网络暴力解析》,欢迎阅读!
传播学,暴力,解析,角度,网络

传播学角度的网络暴力解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空间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场所,也吸引了众多网民参与其中。同时,也给因网络而造成的社会问题提出了更多的关注。网络暴力是其中的一种,恰恰是许多网民所担心的问题。网络暴力,指的是敌意使用传播技术,以伤害、羞辱或恐吓他人,不但伤及言论自由,而且有害于人们身心健康,严重时可能伤害他人安全。从传播学角度来解析网络暴力,可以从释义、定义、表现形式和造成原因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探讨。

一是释义。网络暴力指的是使用传播技术,故意以暴力的方式伤害、羞辱或恐吓他人,这种行为排斥道德价值,破坏社会秩序,就其本质上来说,网络暴力有着与现实暴力相似的性质。

二是定义。网络暴力可以分为三种:攻击性通信、骚扰性通信和钓鱼性通信。攻击性通信是指以攻击性语言恐吓他人,进而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骚扰性通信是指以各种方式无端烦扰他人,以达到威胁、排挤、羞辱或殴打的行为;钓鱼性通信是指网络上以欺骗、假冒等形式对他人活动进行欺诈,以达到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三是表现形式。网络暴力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它可以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出现,也可以以暴力事件、欺凌行为、吓唬、故意发表不实诋毁新闻等形式出现,网络暴力表现丰富多样,其中蕴含着对受害者的恐惧感和深刻伤害。

四是网络暴力的造成原因。传播学研究发现,网络暴力的产生与技术进步、缺乏宽松的管理机制、隐私保护等因素有关。网络技术的



- 1 -


进步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类信息,但也使得违法行为更加容易实施;而宽松的管理机制以及对隐私保护的缺乏也导致了网络暴力的滋生。

综上所述,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解析网络暴力,首先要明确其释义、定义、表现形式及其产生原因,这是解决防治网络暴力的基础。社会上应加大对防治网络暴力的教育力度,将网络的利益结合社会的伦理价值,使得网络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倡导积极使用网络,发挥网络正面作用;此外,解决网络暴力也需要从法律上制定相关法规,加强信息系统监控,建立网络行为规范,以此来严格打击欺凌行为,抑制网络暴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网络环境。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58edbd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