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与小说

2022-04-24 06:1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词与小说》,欢迎阅读!
诗词,小说



长治县一中导学案

年级:高二 科目:必修三 编制教师

课题 诗词与小说梨园春秋 课型:自主探究课 编制时间2015 10 16 【学习目标】

1、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理解不同时期文学表达形式不同的原因及其各自的特点。 【问题设置】

1、思考:《诗经》、楚辞和汉赋分别有何特点?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何地位或影响? 名称 《诗经》 楚辞 汉赋



人物或内容



特点



地位或影响

2、思考:唐诗、宋词繁荣的背景是什么?其代表人物分别有哪些?地位如何? 体裁 唐诗 宋词

背景



代表人物



地位

3、元曲是如何形成的?它反映了文人怎样的情绪? 4、概括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主要成就?

5、明清小说有何特色并指出指出这些特色与当时社会变迁之间的联系?

6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有哪些?(提示:本题需要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从教材中提炼、总结。

注意从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文化交往、文化继承等因素来归纳概括。)

7、以框架式构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内容要包含:中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状况怎样?各阶段的主流文学形式是什么?其代表人物或代表作有哪些? 高考原题】

2015年江苏卷-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1




【自主检测】

1.温家宝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明志。温总理曾引用的这句话在体裁上应属于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2.明清时期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体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并得到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3.清人赵翼在《诗论》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其中“风”“骚”分别

A.《诗经》和楚辞 B.《诗经》和骈体文 C.汉赋和乐府诗 D.楚辞和汉赋

4.“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称颂哪位诗人的一副对联? A.屈原 B.辛弃疾 C.杜甫 D.李白 5.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败落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

6.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辞—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7174ff804d2b160b4ec0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