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记忆里的足迹--重回母校的心情记录

2022-04-17 06:3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寻找记忆里的足迹--重回母校的心情记录》,欢迎阅读!
母校,重回,足迹,记忆,寻找

720日回武大到现在一个月出头了。其实老早都想记录一下心情,一直冲动不够,留到了现在。也可能是最近稍忙,少了胡思乱想的时间。

由于公司和湖北省人民医院合作了一个选择性培养基项目,拖拖拉拉近一年。在美国订购的对照标准品,7月终于到货,做了一次比较试验,结果超出预期。由于公司没有二氧化碳孵箱,716日周六突然接到老板电话,要求周一准备一下,连夜赶到湖北省人民医院做试验。其余就不废话了。

毕业后一直没有回过武汉,通知了两三个在武汉的同学。19日到武汉,约了同学20日在武大旁边老水院门口的小观园吃饭。

20日下午没什么事,大概4点多从省人民医院出发。公交只能到街道口,下了车有点找不着北,初看不像街道口(街道口增加了个高架桥,变化挺大的),不敢乱走。赶紧抓住一个打酱油的plmm,问了一下路,才敢确定。武大的老校门就在附近,过了人行天桥稍走两步就能看到,校门依旧那么古朴,没什么大的变化。走进校门就是劝业场街道,以前到过这里买日用品。劝业场两边的门面变化不太大,仅仅物是人非而已。著名的今日电器没了,当年的(爱华、索尼)单放机、耳机,应该让老板赚了不少钱,不知道后面是什么样的结局。 一路几分忐忑、几分惶恐、几分激动、几分期许。

撰改得一打油诗《回校感慨》:年少别校十年回,事业未成岁月催。学弟相遇不相识,漠问寒士出何处?

终于,武大校门豁然在立。详见转载的图片(任何描述都是废话)

校门左侧的围墙没了,以前那些低矮的房子变成了一大片绿荫覆盖的公园(以前还不知道那里有个小山包),只有校门口那不知名的建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单独一个院落,好像我们还在那里上过课,查了下叫文渊楼,信息管理学院和出版社的楼)还孤零零立在哪儿。校门右侧以前也有些建筑,好像没这么多好像是计算机学院的,以前的不太记得了现在也没什么印象。进了校门沿着珞珈山路往里走,右侧以前是一片树林,还有个鸵鸟养殖基地,现在都变成建筑或者绿地了。变化挺大,显得有点陌生。由于围墙拆了,到老水院的路口也变得不认识了。

终于看到桂圆操场,有点变化,铺了橡胶跑道,不过体育馆还是古建筑,没怎么变化。我们的体育课基本在这边上的,那边没什么教学楼,所以不会影响教学。用我的破手机拍了几张操场的影像。操场旁边就是教三楼,大部分的课在这里上的,门口有个厅叫六一厅,为纪念革命烈士建的,我是入学好久才知道有这个纪念亭。过了教三楼体育馆外面是李四光(武大筹备委员会成员和主要的选址人)的塑像。再往前一个十字路口就是中心湖(也叫未名湖)往右是去梅园和职工生活区,还有条路是去新图书馆的,新图书馆离这里很近,离教三楼不远应该在旁边隔条马路。往左到樱园,直走是去小操场和奥林匹克场的。

未名湖外面新图书馆方向以前是一块空地,我被拉去踢过足球,就我那水平完全是滥竽充数,赶鸭子上架没办法,我们班就16个人。未名湖个马路靠近樱园的位置是一片梅林,冬天的时候非常漂亮。十字路口往樱园去的路上是高大的法国梧桐,完全遮盖了马路。


往樱园方向离十字路口两步就是体育馆正门,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在体育馆门口甩卖书籍和生活用品。

过体育馆直走向上就到了樱园,从体育馆正门过去可以拐到鲲鹏广场,樱花掩映的时候别具景象,鲲鹏广场挨着就是较破旧的教二楼。

鲲鹏广场上去仍然能到了樱园,樱花大道路边靠近樱园宿舍一侧是一排樱花树,外面路边是桂树和银杏,再外面到小操场是一片树林,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樱花树包括血樱。前樱园是外语学院(一舍二舍)、生科院(三舍)、数学系(四舍)的宿舍。我一直住樱园三舍,从樱园三舍沿着石级就到了樱园楼顶,老图书馆,外语楼,数学楼都可以看到,还可以远眺珞珈山、新图书馆、行政大楼、逸夫楼、奥林匹克场,更可以鸟瞰樱花大道 学楼旁边是闻一多先生塑像。 旁边拾级而下就到了理学院,理学院正对 奥林匹克操场,场对面就是行政办公大楼,再远就是珞珈山了。逸夫楼在操场侧面。靠近理学院是标本馆和生科院楼,在操场角上。这里也是通往湖滨的路。理学院过了就是逸夫楼,逸夫楼过去是行政楼侧面, 再靠近山边是通往枫院的路,山脚下就是珞珈山庄。从珞珈山装往回到行政大楼,手机响了,是老刘到了武大门口,约好在体育馆碰头,一路继续餐馆行政大楼、小操场,李达塑像,梅园教学楼,就回到未名湖了。

在未名湖见到了老刘,没太大变化,一直在QQ上有联系,所以情况都比较熟悉。一个学长也到了,我们就赶过去碰头,然后去小观园,路上听学长讲还有个学长,就在附近。我们曾在青岛做个几天同事。马上打电话。爽快应约。到了小观园一个同学已经到了。小观园现在已经变得相当高级。落座一会儿那个学长也到了。席间大部分讲讲同学状况,自己状况,基本也都在医药圈子里,也讨论些专业方面的问题。到九点多就结束战斗,打道回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e772c26137ee06eff918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