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范仲淹传》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4-03-25 04:5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岳阳楼记》《范仲淹传》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欢迎阅读!
岳阳楼,范仲淹,对比,练习,答案

《岳阳楼记》《范仲淹传》对比阅读练习(教师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习题。(共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庙堂之高 不可久

B.进亦忧 类如 C.其言 数十步

D.斯责 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C 2分) 例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A.望之蔚然深秀者 (《醉翁亭记》) B.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小石潭记》) D.面山居(《愚公移山》)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遗宰相书, 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范仲淹)给宰相写了一封信,尽情讨论国家大事,后来管理政事,完全实践了他说过的话。

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分) / 5.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2分)

他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译文】自古有作为的明君,一定会有贤明的大臣辅佐他。宋朝有范仲淹这样的大臣,也是如此。范仲淹当初在家守孝期间,给宰相写信,尽情讨论国家大事,后来管理政事,完全实践了他说过的话。三国时,诸葛亮在草庐和刘备说了三分天下的谋略,后来用一生去实现当初的承诺。英雄豪杰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就是如此啊。范仲淹在朝堂执政,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天下人都知道,也相信他的坚毅品德和远大志向。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可以探究他想知道的,哪里比不上古人呢?

《岳阳楼记》《范仲淹传》对比阅读练习(学生版)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习题。(共11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国家的才干。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庙堂之高 不可久

B.进亦忧 类如 C.其言 数十步

D.斯责 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A.望之蔚然深秀者 (《醉翁亭记》) B.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小石潭记》) D.面山居(《愚公移山》)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遗宰相书, 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分) 5.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2分)

【答案】

1.B 2.C(每小题2分,共16分)

3.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ea3096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