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国学相伴的日子

2022-07-18 14:3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那些与国学相伴的日子》,欢迎阅读!
国学,相伴,那些,日子

那些与国学相伴的日子

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本指国家一级的学校。今天我们所指的“国学”,泛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对当代社会仍具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

——摘自《国学网》

五岁 幼儿园

记得初次与国学打交道,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学习

简单易懂的古诗,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那时的我还只是个懵懂的孩童,只知道和小朋友们一起学着老师的样子,摇头晃脑地乱背一通。至于古诗中的含义,更是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但是年幼的我们,表现欲、好胜心特别强,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所以大家就都回家很努力地背,然后第二天很得意地在老师、伙伴们面前“秀”一把。儿时的我们,虽然天真懵懂,但却与国学产生了深厚的友谊,甚至无意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八岁 小学

刚进入小学,老师就要求我们熟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开始同学还都很好奇,也就愿意背。但时间久了,就感觉它索然无味,远没有唐诗有意思。渐渐地,学习起来就有些被动。但是因为学校会分派高年级的同学定期到各班检查背诵情况,所以也就形成了不得不背的“作业”。喜欢古诗的朗朗上口,却讨厌《三字经》的生僻拗口,于是我对这些国学经典迷惘


了。该喜欢它们吗?为什么而学呢?我思索着。

十三岁 初中

升入初中后,课本中经典古诗文的篇幅大大增加了,老师的讲解又那样有趣新颖。于是我对国学的兴趣陡然间浓厚了。课本上隽永明丽的素描——“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哀婉凄楚的咏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但我并不满足于这些基础知识.。我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四大名著,在书海的畅游中,我感受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豪情;置身于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险阻中:对《红楼梦》中荣宁二府的兴衰荣辱心生感慨;无奈于一百单八将终被逼上梁山的结局„„ 此时我才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学,这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文化的缩影和精髓,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那些曾有过的并将伴随我一生的与国学相伴的日子,就是人生路上最美好的风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ea374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