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技术思想与社会工作理论建构

2022-05-05 22: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技术思想与社会工作理论建构》,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建构,理论,思想,社会

社会技术思想与社会工作理论建构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9年第1



技术社会学思想,尤其是曼海姆关于社会技术、社会重建的思想对社会工作理论建构有重要启示。这里以曼海姆的社会技术思想为主,兼顾技术社会学其他思想,围绕社会工作理论建构进行讨论。

一、社会技术与社会工作的同构性

工业文明以降,技术对于社会的物质财富的生产、人际关系的变化发挥关键性作用。早期社会学家,如马克思将技术局限于经济领域,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变迁的决定意义,而对非经济领域技术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曼海姆回溯了这一历史,主张将技术扩展到有形的机器和工具之外,更为关注面向社会关系和人本身的社会技术。实际上,社会领域内的技术思想早已闪现。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使用相当多的篇幅讨论了社会技术,提出“家务管理技术”、“运用夫权技术”、“战争技术”等概念 。在韦伯的著作中,我们常看到 “法律技术”、“实践技术”、“治理技术”等概念。1 然而,技术的相关的专门性社会学讨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代社会里,社会技术已经是现代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曼海姆认为,“整体上把这些以塑造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为其最终目的的实践和动作看成是社会技术。” 2 国内研究社会技术的主要学者田鹏颖认为,“社会技术是社会主体改造社会世界, 调整社会关系, 制社会运行, 解决社会矛盾的实践性知识体系。”3

社会技术与社会工作具有同构性。首先,社会工作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体系,“它为增强人文社会科学应答方式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新思路。”4 社会工作理论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性学科,社会技术与社会工作因此具有内在一致性。其次,诚如曼海姆所界定的,社会技术的目标在于改变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关系论下,人是关系性存在的。社会行为也是社会关系中形成和展开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社会技术的实践面向主要是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之于社会工作,具有基础性意义。社会科学本质上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科学,不同学科以不同的进路与价值来分析社会关系,并在实践中构成了不同的社会技术类型,如法律技术、管理技术、社会组织技术等。社会工作并不致力于某种特定性质的关系,而是促进这些关系的调和。马克思所谓的“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关键点在于这个“总和”。社会工作就是要实现整个不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学科,这也决定了社会工作需要分析各种“关系”。它从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领域汲取知识,可以说,凡是能够影响这些关系和行为的知识都是必要的。在此意义上,社会工作是一种综融性的社会技术。由此,我们会意识到,社会关系对于社会工作的地位格外突出,关系理论也因此构成了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和最重要的理论之一。5 因此,社会技术的思想也应当成为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元素。

二、社会工作技术:技术理性与反思性兼容

社会技术之所以成为一种技术,在于它是合理性的,人们有意识、有计划的进行。曼海姆指出,它尝试降低实践的随意性,以理性应对人类社会的非理性,推进非理性的理性化。 6种规范性限定了在特定条件下针对特定问题的规范性动作,从而促进了专业化。医学的专业性表现就是发展了医疗技术,而法学界的研究也表明法律技术对于法律专业的重要意义。“技术”与专业和职业密切关联。专业技术、职业技术更为准确的表达一个学科的专业性。近年来,国际上对于构建社会工作科学的讨论日益热烈。科学不仅仅是合理的,还要求可检验、可重复,而技术就是一套可以重复的规则与手段。技术是科学的的重要标志。通过社会工作者执行社会工作界约定俗成或者共识的技术惯例、规则,社会工作者保持了某种“精英”特质,也能够将非专业人士排除在外。这对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建构有所裨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际社会工


作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性建设的过程,也是社会工作不断技术化的过程。建设包括关系理论在内的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使命也在于此。

此外,社会技术本质特征之一是主体间性。7 这是社会技术区别于自然技术的重要方面,它指明社会技术的实施者与对象之间并非主客关系,而是互为主体性。社会技术的实施者既对其他主体进行关系调整,同时也是特定关系中的被调整者。这一点突破了传统技术哲学所主张的二元对立,表明主客体的复杂关系。

对于社会工作是科学还是艺术抑或二者的统一,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谈论社会工作技术是在假定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或者将走向科学的前提下,但并不排斥社会工作的艺术性、反思性的必要空间。有学者指出以社会技术为导向,实证主义范式的社会工作模式“往往遮蔽了反思性能动主体”8 ,从而倡导反思性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然而,社会技术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当下的社会技术思想也已经注意到这种反思性,在技术理性主导下而将主体性纳入社会技术的框架中。就中国社会工作目前发展阶段,专业化、职业化为紧迫目标,社会技术思想应当占据主导地位。

三、从自我规训技术到社会技术:社会工作技术理念的嬗变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科学无极限、人类为中心”的主张,被称为“培根计划”。其核心观点是科学是有效的,科学手段是为了完善人类,为了人类无止境的进步9 此塑造了一个格外强调征服、进取、功利的西方主流文明模式。这种理念下的形成的技术是一种为市场自由主义服务的,将所谓的自由、自主的主体驯服为功利主义的主体。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展示了这种微观权力技术强大的规训作用。产生于现代西方的主流社会工作,以临床社会工作为核心,也是一种自我规训技术。10 这种规训技术以传统的社会工作关系理论为基础,如客体关系理论、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家庭关系理论等。它们发展了精致的微观技术,而忽略社会结构的压制。在此意义上,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而缺乏社会改革的意义。

然而,社会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而无价值取向,“一切取决于人类使用的意欲”11 。曼海姆在分析社会技术是站在欧洲大陆和央格鲁-撒克逊的角度回应自由主义和民主的危机。他希望通过社会技术进行社会重建,社会技术乃是为了自由和民主。“一切经济的、行政的和教育法典不仅要乐于思考暂时的技术效率,而且还要愿意考虑更为深层的心理效果”12 。在曼海姆看来,社会技术的价值追求不能局限于服务的效率,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更有意义。虽然曼海姆所处时代与中国当代性质不同,但是无论社会重建还是社会治理,曼海姆的社会技术思想的启发是推进社会层面的改革。西方社会工作界也开始了对传统社会工作作为规训技术的反思,而发展了一些边缘的社会工作理论,如生态主义社会工作、存在主义社会工作。发展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走向社会建设是社会工作社会属性的展现。由此发展社会工作技术应充分体现社会层面的意义,将社会使命纳入理论的视野。

四、社会工作技术的类型与层次

曼海姆格外强调了现代沟通和教育两种社会技术。此外,曼海姆还提出了制衡的技术。法国技术哲学家埃吕尔对社会技术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提出了“政治技术”、“社会组织技术”、“社会心理技术”。13 尽管上述思想家提出了部分社会技术类型,但并没有提出系统的社会技术谱系。总体来说,这还只是一种社会技术思想,而不是理论。将社会技术的思想转换为实际行动,还需要继续推进社会技术延伸,直至从社会技术进入到社会“工作”技术。

从宏观上,技术可以分为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社会工作就属于社会技术的一类。按照社会工作实践的过程,分为诊断技术和干预技术。按照社会工作干预对象的多少,分为个案工作


技术、小组工作技术、家庭社会工作技术、社区社会工作技术和宏观社会工作技术。就特定实务理论来说,某理论的技术是本理论联结实践与理论概念框架的纽带。刘继同认为社会工作实务理论概念框架包括实务哲学、实务理论、实务模式、实务智慧、实务经验、亲身感受和社会生活实践七个类型,代表社工实务不同的层次结构。14 文军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界定包括理论渊源、理论基础与特征、处置原则和过程、实务技巧以及运用几个层面。 15实务模式是联结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与中介,而实务模式的核心亦在于社会工作的技术。技术的再次操作化则会形成技巧,技术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组技巧的组合。

在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技能、社会工作技巧和社会工作技术几个概念都在使用。笔者主张社会工作技术概念最优。学术界使用较多的概念是社会工作技巧16 ,但主要是针对微观领域。当我们转向发展社会理论层面的实践手段时,笔者主张不宜采用“技巧”。在英文中,technique skill虽然都可以翻译成技巧,但是technique是更为抽象层面的,也有技术的意思。总体来说,技术是包含技巧。随着社会工作逐渐加重对社会理论的汲取、整合,进而推进社会理论的实践转向,我们所发展的出来的是技术,而非传统微观的技巧。这呼应了曼海姆在社会理论层面倡导社会技术的导向。笔者主张以社会工作技术替代社会工作方法概念。首先,从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形成过程来看,由早期的面向个体的服务,随着服务人群的扩大以及社会问题的复杂化,逐渐发展了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以及间接工作方法。当代社会工作实务的趋势是整合运用多种方法,从而消弭了方法内的界限。这时所构建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技术。笔者主张以技术替代方法。这适应了社会工作理论整合的趋势。再者,从词义本身来说,方法”主要是在认识论上使用,社会工作技术更直接的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实务性。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依据特定理论,面向服务对象的需求,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特定的知识、素质和经验,也只有掌握特定的技术的人才能胜任。(本文得到山东省社科学规划项目“儒家关系思想与现代社会工作理论融合研究”(18CSJJ23)的资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1f34f3f3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