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说没了传统丧礼,中国文化就无希望,丧礼存续真的重要吗

2023-05-04 15: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大教授说没了传统丧礼,中国文化就无希望,丧礼存续真的重要吗》,欢迎阅读!
丧礼,存续,中国,北大,教授

北大教授说没了传统丧礼,中国文化就无希望,丧礼存续真的

重要吗

中国的传统礼仪,包括很多的方面,如祭礼、宾礼、婚礼、丧礼等。其中,丧葬仪礼是人一生中较为隆重的仪礼之一。

中国人尤为重视丧礼,有些人出生时没有礼仪“迎接”,但离开世界时,家里人一般都会为其举行庄重的丧礼进行悼念,这足于看出中国人对死的重视。

孟子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说的不过如此。

丧礼,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在中国的存在发展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详细的记载。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丧礼习俗受到了不少的批判。比如胡适就曾指出,古代遗留下来的丧葬礼仪,是“迷信的,虚伪的、野蛮的”,他认为应该将这些野蛮的、迷信的、繁重的礼节废除,以减轻人们的精神负担。

除了被批判,传统的丧葬礼仪习俗风气正在渐渐变淡,甚至开始被人所遗忘。这正如许多人“回家过年”,例行公事一样,习俗的风气和味道变淡了,城市如此,乡村亦如此。

对于这种潮流趋向的发展,有人持认可的态度,也有人持反对的意见。

比如北大哲学系、宗教学系吴飞教授就对此指出:没有传统丧礼,中国文化就彻底没了希望

那么,这一观点有没有道理呢?传统丧礼存续真的如此重要吗?

相信不少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为啥如此?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从传统丧礼的缘起来说

早在远古时期,人类文明还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原始人类


对于死的概念比较淡薄,所以他们对待逝者的尸体,也和其他动物差不多,随意处置,而没有形成固有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时,就更谈不上什么丧葬礼仪了。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意识的觉醒,人类对生死以及以血缘为亲情纽带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加之人与人之间等级划分也日益明显,便渐渐产生了丧葬礼仪。

比如在古代,丧礼其实有严密而繁琐的等级划分,人们会根据死者生前的地位尊卑,以及血缘的亲疏关系来操办葬礼,充分体现了等级、宗法等封建传统观念。

所以,某种程度上看,丧葬礼仪,除了具有寄托哀思、慎终追远的功能,还被赋予了社会伦理规范和政治功能。

而这些功能特性,和占据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简而言之,中国的丧葬文化,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它反映的是一个宏观的,包括不仅局限于个人的,家庭的,还上升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它是集宗教、政治、文化等理论体系为一身的一个大范畴内容。

中国人说“人死为大,丧之以礼”,这里就涵括了儒、道,佛家,教派的思想理念。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对生命的重视,绝非并不是西方所言的没有“人权”。

可以说,一个逝者的丧葬礼节操办,可以映射出中国许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2.从伦理道德及社会秩序的形成来说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礼乐为特征的伦理型社会。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人们就通过制礼作乐来促成社会秩序的形成和规范,而孔子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在这样一个以“礼”治国的国度里,丧礼仪式同样起到了树立伦理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

首先,丧礼文化以“情”为本体,强调的是“道”、“义”、“孝”。亲人去世,人们为之哭泣哀悼,为之守孝,这是情感的宣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29361f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