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飞鸟集的翻译

2022-04-21 21:2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飞鸟集的翻译》,欢迎阅读!
飞鸟集,浅析,翻译

译者的隐身译者的彰显"

——从冯唐《飞鸟集》的翻译看规划异化策略的选择

周霞

摘要:试图通过对泰戈尔《飞鸟集》的原文和冯唐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冯唐在翻译泰戈尔《飞鸟集》的过程中选择了归化的策略,并探讨冯唐《飞鸟集》中译者的角色。 关键字:《飞鸟集》;泰戈尔;冯唐;归化;异化;译者的角色



去年,冯唐翻译的《飞鸟集》引起了翻译界的轩然大波,网友指责冯唐扭曲原意,破坏意境,称其翻译俗不堪,充斥着荷尔蒙的味道亵渎泰戈尔,更有媒体有点耸人听闻地定义其为诗歌翻译史上的一次恐怖袭击事件;但不乏读者认为冯唐翻译得好,出版社也在很大程度认可译文的凝练;社会学家李银河也表示力挺冯唐,于是这场激烈的讨论持续了半年。尤其是不久之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宣布下架召回此书。又将相关的话题推到了新的高度。下文则试从翻译的特殊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规划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分析冯唐《飞鸟集》并探讨翻译中译者的角色。

一、归化还是异化

翻译应该规划还是异化,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颇多的问题。李敏对国内规划与异化之争从定义之争、态度之争等5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认为中国目前对规划和异化的讨论仍停留在描述翻译的阶段。国外归化异化论者应首推美国的韦努蒂和奈达。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是一位反对归化,提倡异化的学者。在其主要作品《译者的隐身》里,韦努蒂运用解构主义的观点对翻译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剖析。他认为翻译应该是译文忠实地反映原文在语言上、文化上的差异,通过保持差异,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起到文化交流和丰富目的语文化及表达方式的作用。因此,他主张采用异化式翻译策略,即使背离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也要尊重源语文本规范。他称这种翻译策略为抵抗式resistance。因为这种翻译抵抗了目的语文化在归化旗号下对源语文本的篡改。美国翻译理论与语言学代表人物之一尤金·奈达则是一位典型的归化论,他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以及读者反应理论,总体而言都是体现归化翻译策略的。奈达认为翻译必须以读者为服务对象。要判断一部译作是否译的正确,必须以读者的反应为衡量标准。译文读者作出的反应如果基本等同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那就可以认为这部译作是成功的。所谓的功能对等实际上就是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基本达到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为实现此目的,他主张采用归化式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尽量向读者熟悉的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靠拢。 二、《飞鸟集》原文和冯唐译文对比分析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Stray" and Fengtang’s translation

基于以上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认识,下面对《飞鸟集》原文和冯唐译文做对比分析。从冯唐的译文来看,虽然有某些句子翻译遭到读者的批评,但译者主要选择了归化策略,偏重于意译,出现了多次归化句式。 Her wistful face haunts my dreams like the rain at night. 她期待的脸萦绕我的梦 雨落进夜的城

此句中的“rain at night”被译为夜的城是明显的意译法,采用了归化的策略。我的梦夜的城形成对应,使诗歌更加符合中国诗歌的特点。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做梦时

我们距离非常遥远 醒来时


我们彼此在视野里取暖

此句中的“strangers”dear to each other”分别被译为非常遥远在彼此的视野里取暖是意译法,采用了归化的策略。原文意思是陌生人亲爱的人但冯唐通过自己的意译,通过陌生人和亲爱的人具体的行为描写,不仅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而且语言优美,更有意境。 God expects answers for the flowers he sends us , not for the sun and the earth. 神在等待我们答题 对于他开出的花朵 不是对于他开出的天与地

此句中的“sun and earth”用的是归化的策略,应为在中国,人们习惯用天与地比喻整个世界,而不是太阳与土地;冯唐做这样的处理事实上更接近目的语的文化。

Life finds its wealth by the claims of the world, and its worth by the claims of love. 从世所愿 生命有了金钱 从爱所愿 生命有了金线

此句中的“wealth”“worth”被译为金钱金线,采用的是归化的策略,冯唐在译作中加入了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将原文中笼统的概念具体化,而且非常押韵。符合中国诗文化的特点。 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 你对我微笑不语 为这句我等了几个世纪

Like the meeting of the seagulls and the waves we meet and come near, The seagulls fly off, the waves roll away and we depart. 我们走近 海鸥和海浪相亲 海鸥飞起 海浪翻去 我们分离

此句中的"meeting"采用的是归化的策略,冯唐将其译为相亲既富有中国特色,有将原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的意思表达出来,更容易被目标语读者理解。 三、诗歌翻译中译者的角色 (一)归化式翻译中译者的角色

传统观念认为,作者是原创者,原文是作者的原创,原文作者对原文有绝对的权威和最终解释权,而译者必


须从属于原作者,是原作者的仆人,从而译文也是从属的,是原文的派生物。这一观念长久地统治着翻译界,决定性地讲译者放在从属于作者、译文从属于原文、翻译从属于创作的地位。译者为了增加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忠实感和逼真感,不遗余力地将自己隐藏起来尽量抹去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用目的语的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同外来文本,从而出现了译者的隐身。在归化式翻译中,译者似乎是隐身了,但这并不能否认译者的主体性,实际上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从而译者也不是原作者的仆人或从属者,而是译文的创造者、操纵者和译文的主人。 (二)异化式翻译中译者的角色

异化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再创造,创作、翻译与研究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译本应是不同文化出现的场所,是本国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的场所,因此,韦努蒂认为翻译不应在求同的接口下否定存异的必要性。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故意用抵抗式翻译策略,故意保留原文的表达和句式,避免译文通顺,让读者明显感觉到所读的是译品,从而感受到译者的存在,体现了译者的创造性,彰显了译者的角色。 四、结语

从以上对归化、异化理论的阐述和对冯唐的《飞鸟集》翻译实践来看,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的翻译方式,都是译者主体性介入的结果。冯唐的《飞鸟集》虽然有部分内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否认其余的部分的价值。归化和异化都从不同方面彰显了译者的角色。译者在翻译中处于中心地位,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而是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创造者和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4cbf831ed9ad51f11df26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