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家训故事

2022-12-05 11:1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家风家训故事》,欢迎阅读!
家训,我的家,故事

我的家风家训故事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家风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不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有很多。古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周怡的《勉谕儿辈》、近现代有《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家训的思想光芒,也是这些名人志士的立家立业之本。

而在我们普通人家,家风家训却是“不成文”,是看似无形,却又真实存在的。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辈多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记忆中,家训是什么它是家里老人唠叨至今的“口头禅”是孩提时要守的“规矩”,是如今整个家庭每个成员待人接物的“处世金针”。日复一日,它犹如一把高悬的戒尺,始终规范我们日常生活行为,早已悄无声息的融在我们生命中。

说到我家的家风家训,率先涌上心头的便是那句“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可能是父辈多是农民,更懂得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所以更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走出黄土地,将读书看作是“敲门砖”认为考上大学是改变我们命运唯一的出路。事实上,时至今日,这条路仍是许多农村家庭孩子的首选。那时候,尤其是识字不多的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只要你们姐弟俩好好学习,妈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们,可不能和妈一样睁眼瞎”。没受过教育不识字,是母亲心中的遗憾,甚至可以说是一生的痛。那时候母亲总是说外公偏心,重男轻女,只让两个舅舅上学,而她和小姨只能干活。明明小舅都不爱上学,打也得打去,而她,想去也不能去,只能挎着篮子遍山漫野的挖


野菜,有时候挖满了趁着学校没放学,偷偷地去听一会儿,回家还不敢让外公知道,否则小则一顿训,大则一顿打。母亲说这些时,语气里满是不满和遗憾。如今,外公已经是快九十岁的老人了,母亲去看他,仍旧会笑着翻旧账,说不应该买东西孝顺他,因为外公没让她读书。可能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机会上学,所以母亲很崇拜高中毕业的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珍惜上学的就会,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

所以小时候,我和弟弟唯一的“正事”就是学习,其他的在母亲看来就是“不务正业”。那时候,我总爱是帮着做家务,母亲总是撵我回去看书。别的事情母亲可以惯着我们,唯有学习,母亲要求严的很,不识字的她便要求父亲每晚检查我们作业,监督我们学习。学习上需要什么,一向节俭母亲总会很大方,不遗余力地支持,九十年代的录音机、学习机,到后来的复读机、电子词典,到弟弟上大学时的电脑,别的孩子有的学习工具,我们从未落后。那时候,家里的条件也并不是很富裕。尤其是父亲去世以后,我高考失利只能上专科,别人都劝母亲让我辍学,我心里虽不愿却也动摇了,弟弟也马上面临高考,母亲供我俩同时上大学太难了,可是母亲仍旧不舍得,于是才有了我的大学。三年后,我又升入本科,同时也找了一份工作。周边的人再次劝母亲让我早些参加工作,说读个专科对女孩子来说可以了,可是母亲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让我继续学业,于是我的大学生活又多了两年。我曾问母亲为什么那么难还会同意我读本科,她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能接受教育的时候不上,过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4f668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