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调查

2023-02-03 20:2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调查》,欢迎阅读!
支出,状况,调查,消费,大学生

.引言

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一般老百姓,对培养大学生的家庭负担等问题曾进行一系列热烈的讨论,但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日常经济生活状况,尤其是大学生可支配现金收入的支出情况可能还不甚明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为此通过调查,在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二.调查对象

以南京工程学院在校大学本科生日常消费支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利用调

查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检验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并据此筛选出数据质量较高的232份调查表作为进一步分析研究的样本。

三.专门调查部分

()各项支出情况

1.食品支出:性别和个人可支配现金收入来源对大学生食品支出影响是显著的,专业类别、家庭年收入状况和所在年级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并且在该项上的支出有如下的特点: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比其它专业的大学生平均每月少15.7/月;女生比男生平均少支出14.5/月;大三学生比其它年级学生平均多支出29.1/月;收入全部来自父母的大学生比其它大学生平均多支出21.6/月。

2.衣着支出:家庭年收入状况和性别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专业类别的影响较为显著,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比其它大学生在衣着方面平均少支出52.8/学期。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平均在衣着上少支出72.2/学期。

3.学习用品支出:专业类别和所在年级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在该方面,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比其它大学生平均少支出52.3/月,而大三学生比其它年级学生平均多支出101.5/月。

4.交通支出:所在地域和家庭年收入因素的影响都非常显著。来自东部的大学生平均比其它大学生少支出203.2/学期,来自中部的大学生平均比其它大学生少支出87.407/学期。

5.通讯支出:所在年级因素影响较为显著,大三学生平均比其它年级的学生多支15.2/月。

6.娱乐支出:性别因素和所在地域因素影响较明显。在该项支出上,男大学生平均比女大学生多支出10.3/月,来自东部的大学生比其它大学生平均少支出14.6/月。

7.其它支出:大二学生平均比其它年级的大学生少116.1/学期。

8.家庭年收入对大学生的总支出、衣着、交通、通讯、娱乐支出的影响非常显著,


对食品支出有一定影响,对学习用品、其它支出的影响不显著。 ()按不同群体分类的消费支出结构 如果按收入来源、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域、年级和专业类别来考察大学生的消费支出结构的差异,会利于比较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支出结构特点。

1.不同收入来源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得,收入全部来源于父母的学生用在食品、通讯和娱乐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值较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有可靠的经济后盾,不会为钱而委屈自己,随时都可以满足自己的享乐型即兴消费需求。在有多种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群体中,用于衣着上的支出比重差别较大,有兼职的学生高达15.27%,而除父母外还以奖学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学生的比重最小,为10.79%除父母外还有多种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用于学习用品方面的支出比重达到11.92%其它学生高3个百分点以上,但在交通、娱乐上的支出比重均低于其它学生。由表3可以看出,依靠自己的能力取得部分收入的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较为合理,消费行为比较理性,具有一定的理财能力。

2.不同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域

男生的食品支出比重略高于女生,并且男生的娱乐及其它(暂时性、意外性)支出比重也高于女生,而女生在衣着方面的支出比重高于男生。另外,从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区域看,各项支出份额亦有较大差异:在食品方面,来自西部的学生明显比来自东部的学生要小;在娱乐方面,来自中部的学生最小;在学习用品方面,来自中部的学生最大;在交通方面差异最明显,来自东部的学生最小,来自西部的学生最高。

3.不同年级和专业类别

不同年级和专业类别大学生群体的各项支出情况: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个人收入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在食品方面,大二学生分配份额最大,大三最小;在通讯方面,大一学生分配份额最小,大三最大;在衣着方面,高年级学生显然比低年级的支出要多,尤其是大四学生要为就业作准备;在学习用品方面,大三的分配份额是最大的,因为该年级的学生大多忙于考研、考证、出国等考试,额外学习费用较多;在交通方面,各年级学生差异不大。另外,大学生的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因专业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理工类学生在食品、娱乐方面稍高于非理工类学生;非理工类学生则在衣着、学习用品、交通、通讯方面高于理工类学生。



1.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应用.第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李长凤.经济计量学.第1.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计量经济预测与分析.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4.()劳伦斯.克莱因:经济理论与经济计量学.1.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5.厉以宁.消费经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5bba1ec281e53a5802ff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