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白日依山尽”之“尽”字

2022-10-15 10: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白日依山尽”之“尽”字》,欢迎阅读!
依山,白日,解“

解“白日依山尽”之“尽”字



蒲津之游,登鹳雀楼。老夫以为“尽”字非为落日,乃山脉之远端也,料有雅士狂笑吾拙,不自量力,敢妄评古诗。鄙人初始也自笑痴愚,白日说梦。但既是说梦,便说出个结局,各位看官就按梦境来听故事,听完一笑,得十年少,养生增寿,何乐不为?

我久有一愿,是因为曾读到,有人登楼后,无论怎么看怎么望,就是看不到落日所依托的那个“山”,故生疑著文,令老夫惊魂。有人猜想大诗人可能完全凭借想象而成绝唱。故渴望登楼一望,实地检验。

真的登上这座名楼,果如疑者所说,放眼西望,一马平川,别说山峦,连一个小土丘都没有!

百度百科: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唐诗鉴赏辞典》: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歌咏太阳依山而落的诗人,面对没有山的广阔平原激动啥呢? 是不是当今的楼不是当初的楼,诗人站在当初的楼上就能看到山呢?


据楼内地理介绍,虽然新楼不在原址,但也没挪多远,有蒲州城门基础遗迹为证。而且今楼70多米高,原楼30多米高,原楼如果能看到山,今楼更应该能看到。

在楼上倒也能看到山,只是在东面,中条山脉。

也就是说,如果要同时看到“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两大美景,必须当初地球反转,太阳西出东落,而且鹳雀楼建在黄河西面。

有人说,“黄河入海流”是诗人的想象,“白日依山尽”也是想象。窃以为,虽然看不到大海。但那种想象是很合理的,江河尽入海。但日落却不是必须依山的,可能落入平原,也可能落入大海或者林木。再者,想象,是想象那些未见或未知事物,如看不见海,可以想象水流入海,对于眼见为实的事物,比如,太阳明明落入平原,为什么非要想象它依山而落呢?这违背常理。此外,“白日依山尽”中两个地方有明显疑问,一是白日,如果是落日,应该是红的,一是“尽”,用“尽”形容落日,明显不准确,尽,百度解释,本意为器皿空了,“消失”是现代词汇,在古时,“尽”没有消失的意思,要说有,也是非常极端的“消失”,形容太阳沉落,就是说,太阳落了以后就燃尽了,第二天不会再升起了,事实上,太阳今天落了,明天就会再出来,很少有人说太阳“消失殆尽”了。作为一个大诗人,岂能不知道用字的精准?如果他找不到合适的字形容落日,他会宁肯不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7beba2284ac850ad0242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