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2022-03-22 03:1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欢迎阅读!
正确,哪些,孩子,方法,教育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相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水平和情感的发展。 2、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

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3、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防碍。

4、合理的管束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能够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实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能够培养孩子的纪律观点,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能够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实行讨论。这样做,也能够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实行奖励。5、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能够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


要的。所以,我们不能够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能够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水平”:我有水平;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理解,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惩罚方式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能够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着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不过,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睡觉而不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能够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如果想让孩子事先理解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


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4、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有的父母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方法结合起来了:他们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画了叉,就拿走一个奖励品。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为使所有奖励品都完整无缺。总来说之,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能够充足吸引孩子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他的好的行为。

5、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能够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着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

6、追加一些家务活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6岁的小青就属于这个类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为,他的妈妈就会要求他:“过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让他负责拿簸箕,一起扫地。当然,给孩子加的家务活要与他造成的后果相联系比较好,别让孩子认为家务本身是一种惩罚。也能够让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没有做过的家务,当作对他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

7、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换到其他事情上有时候,父母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理解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父母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38b616c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