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研究

2022-04-28 13:1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研究》,欢迎阅读!
翻译学,水调歌头,时有,视角,明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研究

作者:张鑫 范立彬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8

摘要:以宋朝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这首词的五个翻译版本进行比对研究。从新的翻译角度来对我国传统古诗词进行研究,以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消除因翻译不当而引起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巩固中国在世界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身份地位,增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语言文化的多元共存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关键词:生态翻译理论 古诗词翻译 三维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8-0051-02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随之提高,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诗词歌赋重回到了我们的视野。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连接古代与现代的精神纽带,是不可磨灭的记忆。苏轼作为中国文坛上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当之无愧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现代人对古诗词的翻译往往达不到古诗词原文的意境,这也体现了翻译的一种特性——

untranslatability,我们的研究目的是希望能找出一种合理的翻译方式,从而既能还原诗的意境又能使其被广泛接受。鉴于此,本文以诗词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视角,结合具体译例,探索更多元的翻译理论与方法。

一、生态翻译学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胡庚申于2001年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它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领域。这一理论具体阐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文本的解释功能,一是翻译过程——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二是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适应和适应性选择;三是翻译方法——“三维,即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的转换;四是评价标准——多维度转换程度、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胡庚申,2001)在《翻译与全球化》一书中,米歇尔·克罗尼恩提出译者要着眼于语种生态翻译的问题,倡导保持世界语种间的完整。恰巧生态翻译学关注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正如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完整就会危害生物多样性,生态翻译学解读的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Hu Gengshen.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36838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