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140]

2022-08-07 11:02: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回延安[140]》,欢迎阅读!
延安,140

回延安





一、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指名学生说一说所知道的“信天游”。

2.指明3-5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读准每个字音。 【目标展示】

体会诗中运用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作用及诗歌所深寓的思想感情。

【新知研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积累并识记生字词的音

2.要求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词义、句意、全诗大意。 3.走近作者

贺敬之(1924-)现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艺术文学院学习。 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4.创作背景及特色简介 5.整体分析诗歌

学生自行回想诗歌整体内容,然后思考:这首诗的结构层次该如何划分?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6.指定学生朗读全诗

要求读音准确,读出节奏。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7.你认为洋溢于全诗中的感情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三、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 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2 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3 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4 “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5 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6 诗歌结尾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当时作者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有问题呢?

7 探究体会诗中真挚炽热的感情,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升华的? 8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四、再读课文,品味诗歌的语言 由于这是一首民歌体裁的诗歌,在语言上有它自身的特点,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体会时注意结合前面有关的介绍。 【归纳总结】

这首信天游表现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谊。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源泉,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露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巩固拓展】

1.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刚回延安怎样的心情?

2. 诗歌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放”“抱”“拥”好不好?请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布置作业】

1. 背诵全文,品味凝练语言。

2.熟读《再别康桥》 四、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 写作特点: 1.“信天游”

2.每小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富于变化: 比兴关系、并列关系、顺承关系 3.夸张手法的运用

4.注重炼字,选用恰当的动词 五、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8561e2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