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读书》译本谈王佐良文学翻译观

2022-12-12 23:3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论读书》译本谈王佐良文学翻译观》,欢迎阅读!
王佐,译本,翻译,读书,文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论读书》译本谈王佐良文学翻译观

作者:吴竞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1

【摘要】王佐良对Of Studies的翻译堪称文学翻译的经典之作,他进行翻译实践的同时更注重翻译理论研究。本文从其Of Studies的译文出发,展示其译文文体特征,进而探讨其文学翻译观。

【关键词】论读书 王佐良 文体

“Of Studies”是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1561-1626)的《论说文集》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议论文,其措辞和句法与当代英语有所不同。王佐良先生一生致力于翻译实践,他的翻译水平非常高,在散文、诗歌和戏剧方面都有辉煌成就,与此同时他非常注重翻译理论研究,译学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从其Of Studies的译文出发,展示其译文文体特征,进而探讨其文学翻译观。 一、王佐良《论读书》的译文特点

Of Studies原文语言属于早期现代英语,原文使用典雅的拉丁文、正式用语和大词;句式结构上采用不太复杂的简单句和并列句,还有无人称句子和被动语态,使其论述更客观可信;语言上庄重严谨、文笔简练、警句叠出、和说理深刻;文体风格上正式、古雅,类比和对称结构让文章富有节奏感。原文总字数为503字,共19句。王佐良Of Studies的译文把握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征,译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词和文言结构,仅用612个字就再现了原文的风韵。

1.语言结构再现。

1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is in the judge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译文: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王佐良的译文将原文介词in分别译成最见于……之时最见于……之中最见……之际,句式上不仅整齐划一,形成排比,而且富有变化,避免了简单的重复。译文中既有文言词语,又有四字格,既有排比结构,又长短句结构,使译文的风格和原文的风格达到一致,译文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2.展现平衡之美,实现文体再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is affection to make judge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is the humour of a scholar. 译文: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王佐良先生的译文只用了3个简单的文言词汇易、则、乃就形成排比,前面两个半句字数相同,展现出平衡感;从文体上,译文使用正式书面语,古朴、文雅的文言词汇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原文典雅古香的特点。 二、王佐良的文学翻译观

1.传承中国传统翻译观。王佐良对中国传统译论有很深的研究。他提出重视可读性观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等。王佐良先生Of Studies的译文在总体风格上与原文非常相近,让原作的风格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再现。这篇译文已成为了翻译界证明风格是可译的一个极佳的例证。王佐良认为译文要一切照原作,即:忠实原文和符合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体翻译观。王佐良先生早在其著作《英语文体学引论》指出文体的概念,强调译文的文体适应,提出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译法。面对不同的原文,译者需要对原文理解透彻,强调译文要体现社会场合的适应,指出译文也要考虑译文读者和译文的用途。从Of Studies译文可以看出,王先生很好地把握了原文的整体风格,在译文中再现风格美,可以说他不仅仅实现对原作表面文字意义的忠实,还对文章结构、美学特征、表述策略等在内的整体风格都有非常好的把握并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3.文化翻译观。王佐良曾写了一篇名为《翻译中的文化比较》的论文。他认为:翻译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他还指出,译者不仅仅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还要对两种文化加以比较。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也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从语源角度看,英汉属于不同语系,差别很大,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应尽量体现原文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王佐良先生的翻译思想,在我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王先生《论读书》的译文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多处使用整齐和谐的排比结构,读之琅琅上口,观之整齐划一,品之意味飘远。从总体来看,王佐良先生的译作充分体现了他精湛的翻译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这篇译文也反映出王佐良先生的翻译观,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2]刘丽华,王佐良的译者观[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5]周琳,翻译家王佐良研究[D].四川大学,2006.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人文社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以培根‘Of Studies’六个中译本为例(项目编号2013WK0156)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b064e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