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2022-04-27 03: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欢迎阅读!
论语,必有我师,三人行

【原文】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 【注释】

①敏:这里指天资聪明的意思。②罔:迷茫。 ③殆;迷惑、危险。 【译文】

1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

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2 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3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茫。;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

会迷惑。

4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

非常重要。 【活动】

【活动】

讨论:我们都学过《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之道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来历吗?

讨论:我们都学过《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你知道这首诗

的作者是谁吗?你知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来历吗?

【论语智慧】

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学习优点,改正缺点。而真正聪明的人,会虚心向他人请教,而不去计较他的身份和地位。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这样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仍然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学习,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阅读】


欧阳修写《醉翁亭记》

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全文仅402字,但脍灸人口,千古传诵。此文一开头是描写处在群山环抱中的滁州的自然环境的,最初用了几十个字,但改到定稿时,仅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十分精炼。

据说这里边还有段故事。

欧阳修当滁州太守时,经常到琅琊山去游玩,和琅琊山的尚智仙很要好。智仙专门为他在游山的路旁盖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一文。文章写好后,他抄了几份,一大早,就让手下人分头贴到各个城门口,好让过往行人帮助修改。

一位砍柴老翁路过城门,对欧阳修说:“大人,你那篇文章,我听衙役读了,句句讲的是实情,就是开头太罗嗦了。”为了让老翁提出具体意见,欧阳修把开头又背诵了一遍:“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刚念到此,老翁就说:“大人,您文章的字好像多了点,我们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话还未完,欧阳修就明白了,“您的意思是不必写出山的名字?”经过深思熟虑,欧阳修提笔将此句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

李善求教

唐代文人李善读过很多书,但他读后从不认真思考,不知变通。做文章只是一味堆砌词藻,没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他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李善非常苦恼,心里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为何我读了这么多书,还是一无所成呢?他听闻附近住着一个很有智慧的人,于是便赶去求教。那人听了他的故事,笑了笑,:“书这个东西啊,就像食物一般,食物满足我们的生理需求,而书籍满足我们的精神需求。食物吃多了不消化,会让人生病;书读多了不消化,也会作怪。只读书不思考,书越读得多,反而越愚。

李善听罢叹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于是他就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与想并重,果然几年后便考取了功名。



蒙恬造笔

毛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传统书写绘画工具,它与墨、纸、砚一起被称为“文房四


宝”。千余年来,流传秦将蒙恬发明毛笔之说。

相传蒙恬驻军边疆,经常要向秦始皇奏报军情,而当时文字书写,是用刀契刻的。由于边情瞬息多变,文书往来频繁,用刀契刻字速度太慢,不能适应战时需要。蒙恬急中生智,随手从士兵手中的武器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杆上,蘸着颜色,在白色的丝绫上书写,由此大大地加快了写字速度。蒙恬大喜,将此笔推广开来,这样,军情传递起来方便多了,蒙恬很快收复了河套地区。

此后,蒙恬又因地制宜不断地改良,根据北方狼、羊较多之便,利用狼毛和羊毛做笔头,制成了早期的狼毫和羊毫笔。

【活动】

思考:“蒙恬造笔”的故事体现了本课的什么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4c1331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