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寨有感

2022-07-22 15: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游大寨有感》,欢迎阅读!
大寨,有感

游大寨有感



8月,我们来到昔阳大寨的虎头山上,实地见证了大寨精神的艰难和伟大,在讲解员指引下,大家遥望那郁郁葱葱的七沟八梁一面坡,倾听着当年大寨人艰苦奋斗的故事,看见层层梯田,绿树成荫,池潭相间,渠水环绕。当年的大寨村穷山恶水,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大寨人通过艰苦创业,战天斗地,建起了层层梯田,改善农业生产。如今大寨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已经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和农业旅游示范点。

大寨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培育的时代精神,曾影响了一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大寨全村有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地处属太行山土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在解放前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他们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因此,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我们学习大寨精神,就要学习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优良作风。1965521日,周恩来同志陪同外宾参观大寨,为的是让国外特别是一些经常要我国经济援助的


国家首脑实地了解大寨,让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向世界。当周恩来看到一片长期被山水冲刷成凹形的大石头时,回头问身边年仅18岁的“铁姑娘”郭凤莲:“小郭,你说是人的力量大呀还是水的力量大?”她想都没想,干脆地回答道:“人的力量大,人定胜天嘛。”周恩来故意考验她说:“我看是水的力量大,谁能把石头冲成这个样子吗?”郭凤莲语出惊人:“那水几千年了才把石头冲成这样,俺大寨人三次就把狼窝掌给治住了,还是人的力量大。”周恩来十分欣赏她的见解。大寨人民一贯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教育部和群众,要求他们处处精打细算,把一切可以节省的财力物力都节省下来,用到生产建设上。自一九五三年以来,他们只向国家借过一次钱,而且第二年就如数还清了。即使他们遭到了空前未有的大水灾,仍然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家园,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土地。一九五三年以来,大寨大队的集体经济大大地发展了,自己牢固地站稳了脚跟,又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学习大寨精神,就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科学发展的革命精神。在大寨大队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大寨人民始终是朝气蓬勃,一往直前。他们治理好了这一条沟,又开始治理那一条沟;修好了这一处梯田,又开始修那一处梯田。在治山、治坡、治沟的斗争中,坚持科学试验,把种试验田的制度一直坚持下来,几乎从种到收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


技术措施,他们都进行过科学试验。革命精神推动他们进行科学试验,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科学试验的每一项成果,又更加坚定了他们不断前进的信心。

我们学习大寨精神,就要学习他们永远前进、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在改革开放后,大寨曾和过一段时间的沉寂,郭凤莲也因工作调动离开了大寨。1991年,当她重新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上任伊始,郭凤莲就在村里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沉痛地说,过去是全国学大寨,现在需要的是大寨学全国。如果再跟不上全国的发展步调,俺大寨人的脸往哪儿搁!1992年,大寨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和年产10万吨的水泥公司,以后的几年里又相继建起了以“大寨”命名的十几个企业。进入21世纪以后,生态农业、煤炭、建材、针织制衣、酿造贸易、旅游已经成为大寨村的八大支柱产业,全村经济总收入节节攀高。10年前的2002年就达到1000万元,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430多倍;全村人均纯收入4000元,10年前的21倍,2012年,人均近17000元。

大寨之行,我久久不能平静。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时刻以大寨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和鞭策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难关不能度过呢?我们的中国梦何愁不能早日实现呢?愿我们每一位同志,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身先士卒,无愧人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1dd5ae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