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2022-05-28 21:0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石潭记知识梳理》,欢迎阅读!
小石潭,梳理,知识

《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因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等八篇合称为《永州八记》 二、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三、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 3、闻 古义:听到。 4、居 古义:停留。 5、可 古义:大约。 6、布 古义:映。 7、许 古义:表示约数。 8、佁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

清(1)清澈。“水尤清冽” 2)凄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其岸势犬牙差互” 5、乐(1)为…感到高兴。“心乐之”(2)逗乐。“似与游者相乐” 6、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3) 把。“全石以为底”

7、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8、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9、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五、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11、“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2、“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逗乐。 六、理解性默写

1、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一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

2、本文借鱼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是: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影布石上。

3、写出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对游鱼作静态描写的句子是: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作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文中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潭中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借游鱼实写水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使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用拟人化手法写鱼,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8、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溪身的曲折蜿蜒的句子是:斗折蛇行。 9、描写小石潭岸上植物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0、请写出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一句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1、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内容理解

1、概括出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①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概貌。(移步换景) ②写潭水和游鱼,突出水清鱼乐。(侧面描写、动静结合) ③写小石潭的溪流和岸势。 ④写小石潭的氛围。⑤介绍同游的五个人。

2、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其作用是什么? 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出了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3、第二段生动而又传神地表现了游鱼怎样的情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和修辞?“似与游者相乐”展示怎样的境界?

1)自由、活泼、轻灵、悠闲、快乐。2)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拟人。3)物我合一,乐而忘我,乐而忘形的境界。

4、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游鱼时写到“似与游者相乐”,而第五段又感觉到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前后两种心情为什么有所不同?

起初,作者被小石潭的优美景色所吸引,忘记了遭贬忧伤,精神怡悦。此时他眼中尽是美景,连游鱼也似与其“相乐”后来小石潭源头的曲折明灭,让他想到渺茫的前途,小石谭的“寂寥无人”使其心生忧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也是他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心境的反应。 5、作者在描写景色时怎样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答:作者不仅描写了山水之美,而且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对山水的描绘中去,做到情景交融。如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由小石潭周围“四面竹树环合”的幽深寂静引发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叹,抒发了在寂寞中悲凉抑郁的情感。由溪流的“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来表达前途的渺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2aa2d8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