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2022-10-01 13:0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欢迎阅读!
心理辅导,离异,进行,孩子,家庭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

正如上面所说的,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可能性要比其他孩子大一些,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离异家庭的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率会大大降低。对离异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致观察,了解心理特征,把握教育契机

离异家庭子女对父母离异所带来的家庭变化感受不一,但都是一个被迫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1)愤怒、痛苦阶段。父母离异初期,孩子表现为极度失望,想哭,心情烦躁,成绩下降,对朋友具有攻击性。 (2)盲目或麻木阶段。孩子对什么都无所谓,做错事不感到羞愧,处于一种莫名的“亢进”状态。

(3)流动出走阶段。孩子往往行踪不定,到处乱走,最显著的特征是无论身在何处都处于上满弦的状态,这是一种近乎癫狂的时期,孩子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心理负担过重,如果在这阶段再遭受打击,将产生严重后果。

(4)终日忙碌,足不出户阶段。孩子常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最害怕外界提到他父母离婚的事,精神很紧张。

(5)渴望、思索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朋友,希望有人陪伴他战胜困难。同时,他们会设法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心理上趋于早熟。

(6)获得新生阶段。在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以后,心理上得到了新的平衡,恢复了原来的兴趣,又重新有了生活目标。 父母离异,使得子女经历着痛苦、复杂、漫长的感情磨砺。在1~4阶段中,孩子需要关心、爱抚、帮助,在5~6阶段中,除了继续需要关心、爱抚外,还需要悉心的引导、鼓励、帮助。困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情感特点,因“段”施教,把握最佳教育契机,把父母离异给他的心理、学习、品德、行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保证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及人身安全。

2.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培养健康心理 “师者父母心”。教师要给单亲学生更多的爱抚,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量补偿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而感到处处有温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助,消除其自卑感、孤独感;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创设机会,让他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积极情绪和良好的性格;激发单亲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抑郁情绪;细心发现他们的特长,加以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当他们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目标,就会淡化消极情感,产生愉悦情绪,陶冶性情,获得健康发展。

3.树立信心,正视挫折,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单亲学生失去了父亲或母亲,生活的信心受挫。而信心是一个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之一。对于单亲学生,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对生活、人生的信心。多给这些学生讲一些名人故事,如面临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材的爱迪生、高尔基,笑对挫折的毛泽东、周恩来,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通过这些故事告诉单亲的学生,卓越人才的成长必先经过意志磨练的过程,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现实,正视挫折。通过一些专题活动,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从困难挫折中领会人生的真谛,培养他们奋发图强的个性和坚韧的意志力。 4.亲近家长,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 学校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效果。因此要教育好离异家庭的学生,教师必须把指导家庭教育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通过家访、家长会、单亲家庭亲子活动等,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育情况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育子观,自觉调节受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扰的心理,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35e8d0453610661fd9f4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