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反思

2022-03-19 12:56: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反思》,欢迎阅读!
官军,河北,河南,课后,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后反思

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让诗歌的学习沉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受到感染,用一诗的学习兴趣唤醒学习其他诗歌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初步了解诗意以后,我以“喜欲狂”三个字为抓手,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品读古诗,感悟杜甫“喜欲狂”的具体表现。学生们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序,汇报也十分精彩。他们分别抓住“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等诗句中,抓住关键字词,结合古诗的写作背景,充分发挥想象,走进了诗人的内心。进一步理解了“诗圣”杜甫这生平第一首快诗的深刻内涵。

紧紧围绕“喜欲狂”这三个字,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感悟杜甫那欣喜若狂的心情,并通过“泪”这一诗眼,开展了拓展学习,让学生一节课品读多首诗,使古诗教学的魅力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

悟诗情,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有道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古诗中的“情”当然也是一样,总有其源头的。杜甫为何会“喜欲狂”,这不得不提“安史之乱”。课前,学生收集了安史之乱的资料,明白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致使诗人也古诗中,杜甫既是“喜欲狂”,又是“涕泪满衣裳”,这其中就包含着他背井离乡,受尽苦

难的辛酸和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激动的心情!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春望》这两首古诗对比着品读。在之前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学生感悟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诗人流下的是喜极而泣的泪,而《春望》中,诗人因看到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惨景,流下的是悲痛欲绝的泪! 最后,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作者的“喜”仅仅是为个人吗?学生明白了作者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我和同学们有感而发,起立,用朗诵向这位伟大的诗人致敬。

这节课在充分的预习汇报、精彩的合作交流、扎实的拓展阅读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老师们也对我这节课给予了高


度的好评,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自己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方面: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环节,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很高兴的时候会有哪些表现,但是我的困惑是我的引导还不能让学生读出感情,像今天就有一两个学生读得很僵硬,我该怎么办?这是我今后要多思考的。

2、我感觉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时候还不是很到位,我相信我班上的部分学生已经能理解,但是会有一些学生,可能悟出了古诗的意思,但是要表达清晰还是困难,今天我提问的时候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我都提问了,就发现有这样的问题,我想我这节课关注他们得少了些,我想是不是能多想方法,多采用一些形式来启发他们,告诉他们不能光看着这由几十个字组成的古诗,要能把这首诗的前后联系起来,通过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启发想象来理解。 3、信息技术与学科还要更深层次的融合,课件应该在精简一些。不应该把所有要讲的知识都放在课件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5133b1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